文戈心里一阵紧张,赶忙过去接过报纸,那是一张刚刚送到的省报,副刊版上的头题是篇小说,名字叫《相亲》,署名是文戈。
这是两个月前文戈用业余时间创作的短篇小说,他邮给了省报,想不到这么快就发表了。
“文戈,这是不是你写的?”老秦大着声音问。
“是我写的。”文戈如实回答。
“文戈的小说在省报发表了。”老秦大着声音向全局同志宣布。
“我看看。”
“我看看。”
大家都要争相传看,可是报纸只有一张,许多人看不见干着急。
这时,马晓丽站了起来:“我给大家读一读吧!”说完,不客气地拿过了报纸,用播音员播讲评书的口气,读起了这篇小说:
“秦三老汉喜在脸上,笑在嘴上,乐在心上。这也难怪,儿子今天要相亲了么!秦三老汉今年五十多岁,早年丧妻,只留下锁柱这个儿子。二十多年来他是又当爹又当娘,把儿子拉扯大不容易啊!不说别的,单就为儿子的亲事,他就操碎了心……”
这篇小说是文戈下乡了解潘为国先进事迹时,了解到的一个小故事,他进行了艺术加工。写的是山区人富起来以后的家庭生活变迁和人的情感变化。小说有三千多字。报上发表时还配了插图。
小说写得好是一个方面,马晓丽的朗读又是一个方面,她用播评书的语言,把小说中的人物、场景、情节、对话都读得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
屋子里鸦雀无声,人们静静地听着,或是被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所感染,或是被朗读者动情、形象的播音所打动。总之,这比刚才读文件、学报告效果好多了。
小说结尾处,马晓丽的朗读已经达到了高潮。
“‘瞅,来啦!快出来接亲呀!’刘二婶子那欢快的声音在屋里响起来。
“秦三老汉只觉得迷迷糊糊,六神无主,身不由己地被刘二婶子推出门外。
“院子里,鸡在咯咯地飞,鸭在扑扑地跳,两口大肥猪也在圈里不停地叫。东西院的女人和孩子围了一大帮,说的说,笑的笑,院子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大伙的目光都往街上看去,秦三老汉怀着那颗忐忑不安的心,瞪大了那双紧张的老眼,他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姑娘和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正迎着早晨的太阳,满脸是笑的朝他们家大步走来……”
马晓丽的朗读一结束,全场就响起了一阵掌声和叫好声。
不知道这叫好声是因为小说写得好,还是小说朗读得好,或者是两者都好。
马晓丽朗读完并没有坐下,等掌声平息了,她大声地说:“小说我给朗读完了,可我还不知道作者是谁呢,让我认识认识啊,谁是文戈呀?!”
“是啊,还不认识呢!”老秦大声地附合着。
文戈马上站起来,满脸通红地说:“我叫李文戈。”
马晓丽用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打量着他,主动走了过来,大大方方地伸出了手:“你的作品写的很好,很感人的。”
文戈跟她握手,谦虚地、小声地说:“是习作。”
办公室主任马上开口:“文戈也是去年新分来的大学生,学中文的,在干部科工作,也算是咱们局的才子了。”
上午的后半部分时间,没有再学那些讲话和报告,朗读了小说,大家议论了一会儿,就到中午吃饭了。
柴富快步地来到办公室,对主任说:“我想请办公室全体同志吃午饭,欢迎新来的马晓丽。”
办公室主任对这样的安排求之不得,当场答应。马上通知司机、打字员等。马晓丽对柴富的宴请表示感谢,但她又提出,把文戈也请着吧,你们俩是一个科的,又是一同分来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