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寻访隐士的路线从终南山的翠云岭山脚下开始。 从西边的黄岱湾乘车,路过大峪口、嘉五台的这条乡间公路是通往隐士乐土的必经之路。进山的谷口,依旧保持着悠然而缓慢的生活节奏。从这里上山,小卖部、公交车站、农田、水电站,它们给你的印象似乎是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尚未开始之前的景象。这里只有一些简单的农业机械,除此之外就是农田、水库、山。然而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还是更早的时代,这座山里从来不乏隐士们的身影。唯一的问题是,我们有时候并不认得隐士,即使他站在我们面前。
明居士的草堂就在翠云岭靠近山顶的一个山谷里,我们知道他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十年。他说住山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不经意间一年就过去了,十年也只不过是一瞬。现在我们不想再多等,急切地想见到隐士,于是决定尽快上山。 从大峪口出发经过水库,大约二十里到翠云岭山脚下;从这里开始上山,到达明居士的草庐大约需要四十分钟。在确定了这位隐者居住的大致方位后,现在我们需要徒步上山去寻找他的居所。 从山脚下过桥,上山。站在石拱桥上,水从南面的山沟里流过来,声音很响亮。南风吹着水面,抬头能看到东方的人头山。而转弯上山的路边,有几间废弃的、旧私塾式的房子,看上去像晚清民国时候的建筑,屋瓦已经变得乌黑发亮,长满野草,有时候会有几只小鸟停在上面。现在明居士上下山都要经行这里。 想和终南山的隐士约会、聊天,实在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预约之后的一个月,朋友才回复说隐士答应见我们,不过我们必须遵守时间,按时到达,否则错过钟点可能要一连好几天都等不到他。我们暂时还不知道这位隐士有没有钟表,据我所知,隐士们更喜欢看太阳、月亮来确定时间。 朋友告诉我们,并不是每次进山都能找到他,不是每次都能遇见他在院子里晒太阳。
现在他已经习惯了每天在山里到处走动, 他走路的速度很快,有时候你看到他,刚要打招呼,一眨眼的工夫,他已经走到你喊话都听不见的距离之外。而且他时常离开草庐,去山里的朋友那里做客,在路上他能搜集到足够的野菜作为他们的午餐。这个时候你只能待在他院子里的草庐下,等到傍晚。好在草庐下清凉无比,你不用担心炎热的天气。 明居士的住山生活是从他的草庐开始的,他现在有三间草庐,或者称呼为草堂也行。 草庐是住山隐士们的最爱,因为它结构简单,修行者们可以自己动手用石料、木材按照自己喜爱的形式去建造。但是草庐最终的样子还与建造者的心境有关。 草庐这种建筑形式是东方隐士们的专利,住山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结庐而居的生活经历。在山中的村民或者过去时代住在终南山的半隐居生活的官员们,都有一座自己的草庐,虽然他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人力来建造一个更大的房屋。魏晋时期从政权下脱身,隐居民间、山林的很多名士,开几亩荒地,种植一些粮食,虽然有积蓄,但是他们并不追求名利和表面的事物。 许多修行人住着草庐,开垦小块的菜地,自己种植蔬菜,但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外面所传说的修道的人。对于他们来说修什么是次要的,进山的第一件事是要给自己找到可以长久居住的茅篷、山洞。除了极少的修行者隐居在深山的山洞中,现在大多数的行者、隐者都选择自己在山上伐木、搜集木料,搭建草庐。 终南山有些住山的隐修者,茅庐非常小,即使是茅篷,有时候也非常简陋。一般人住在里面,寒暑时节都会备受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