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爱
2009年,北京的冬天异常寒冷。圣诞节那天下午,我们在家里举行了一场小型的聚会,除了我们夫妇的朋友和我的闺蜜们之外,还有儿子工作上的一些朋友来玩。那天下午我们玩得非常开心,一直到晚上7点多,天完全黑了,大家才有散去的意思。
当我们一家三口在门前一一送别客人的时候,由于开着门,冷风嗖嗖地往里灌,我于是很自然地对站在身旁的儿子说:“冷不冷?妈妈摸摸手!”而我那个头将近一米八的26岁的儿子,也很自然地把手伸过来,让我摸摸看凉不凉。
没想到我们之间这个极其自然的动作,却引起了我的闺蜜们的注意。那天之后的一次聚会中,有位闺蜜告诉我,当时她看见我们这“母子情深”的亲密画面,感动得差点红了眼眶。
事实上,我和儿子之间很多母子情深的画面,早在他八九岁的时候,就已经被向往大男子气概的他给勒令禁止了。我已经不记得最后一次说“妈妈爱你”是什么时候,最后一次亲吻他胖嘟嘟的面颊是多久以前,最后一次拥他入怀又是什么样的温馨感受……
我只记得才上小学中年级的他就已不再允许我当街亲他的脸颊,或在大庭广众之下紧紧地搂着他,也不愿意听我总是把爱挂在嘴边,只要我说:“妈妈好爱你呀!”他就会故意捂着耳朵,怪叫地回道:“我的天呀!真肉麻!”我当然明白他喜欢听到自己是被爱着的,只是作为“大男人”,他不喜欢这种在他口中所谓太娘娘腔的表达方式。
可是,他当然是需要被爱的。9岁时,从确定自己即将要独自到英国寄宿学校念书开始,足足有一年多的时间,每天晚上睡觉,他就会自动爬上我和他爸爸的大床,把身体呈大字形摊开,占据爸爸睡的那半边,让爸爸自己去睡他的房间。我和他爸爸心里都清楚他需要躺在妈妈身边的安全感,所以从来没有阻止过他。可是,这个需要在妈妈身边睡觉的10岁男孩,却在我送他到英国后将返台湾时,像个男子汉一样,对着在伦敦希思罗机场哭得稀里哗啦的我说:“你别哭啊!多丢人哪!”
心理学家就“如何表达爱”概括了5种方式,它们分别是:“肯定的言辞”、“身体的接触”、“精心设计的时刻”、“礼物的馈赠”以及“服务的行动”。这5种表达方式都能让对方感受到爱,而且它们可以一起出现,或交替运用。
我相信刚才你们一看到“学会爱”这个标题,一定会觉得我很无聊,因为它出现在一个最不需要出现和被教导的地方。如果我现在写的是一本有关爱情或两性关系的书,你们或许可以理解学习它的必要性,可是在一本和亲子有关的书里提到它,这个主题似乎就显得有些多余,因为,哪个父母会不爱孩子啊!况且,父母爱子女是人类最美好的天性,我们还需要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