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几件父母必须学会的事(4)

爱在左,管教在右 作者:金韵蓉


和孩子一起讨论“爱的表现”

从孩子懂事的时候开始,亲子之间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对话:“你最喜欢妈妈怎么爱你呀?”“你什么时候感觉妈妈最爱你呢?”“你觉得妈妈怎么做才是爱你的呢?”甚至问:“你们同学的妈妈都怎么爱他啊?你觉得呢?”

这些问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答案,更重要的是能够因此展开对话和讨论,并且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往往一个半大孩子的回答会让我们惊讶得思考好久,也让我们在他们的童言童语中,知道我们的爱是否已经顺利地被接收、被悦纳,并且足以织成安全而密实的保护网去护卫他们。

我和儿子之间的“妈妈摸摸手”,就是一种经过我们两个讨论之后达成协议的表达方式。初长成男孩的他,不允许我在公众场合用亲昵搂抱表露爱意(9岁的他说,这样会很肉麻和幼稚),但是允许我用摸摸手的方式,很“成熟”地传递我的关心和爱。而他,除了欣然接受之外,也能够明白妈妈会尊重他的价值观,而且在不给他难堪和压力的情况下,满足他对亲情的需求。

因此,这个“妈妈摸摸手”就从他9岁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我们之间心照不宣的“爱的表达”了。

“爱”是精神上的温暖,而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舒适

很多社会学家对中国独生子女的情商充满了担忧,大家都很担心独生子女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会变得不堪一击。事实也证明这些社会学家的担心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有许多孩子已经表现出无法承受挫折的情绪症状。这些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并没有表现出在爱的氛围下成长所该有的自信,反而更被不自信和不安全感所困扰。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这个问题也许就出在不尽完整的爱的表达上。

我有一位女朋友,她的孩子正在读高中,书念得很好,心气也很高。我这位朋友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妈妈,她包办了女儿生活上的所有事务。夏天,女儿窗前读书时,她在旁扇扇子、削水果、备凉水;冬天,女儿灯下读书时,她准备洗脚水、冲牛奶、暖被子。她所有心思都在女儿身上,以女儿的喜为喜,以女儿的忧为忧。

但是,她很少放松下来和女儿说话,她给了女儿妈妈可以给的所有照顾,也做了妈妈所能做的所有事情,可她却忽略了女儿可能还需要另外一件更能来自妈妈的东西——温柔体己的话语和温暖宽广的胸怀。

女儿竞选班干部失败时,她没有搂着女儿轻声安慰,而是像领导一般,帮助女儿检讨失败的原因,找出下次改进的方法。她说:“没关系,我们继续努力,下次再来。这次没做好的,我们下次改进。”这些话看似完全正确,也确实是孩子需要学习的态度,但对因竞选失败而心灵受创的女儿来说,此刻最需要的,只是妈妈温暖的怀抱和温柔的话语,能让她好好地哭一场、疗一疗伤。至于下次要不要选,这次有没有错误,则是擦干眼泪之后,才要严肃以对的事。(有关如何回应孩子心灵的受创,我在《学会聊天》一节中有详细的阐述。)

必须承认,这个现象确实是现在许多父母的通病。由于进入好大学的途径越来越窄,找到好工作的门槛越来越高,面对孩子将来势必投身其中的严酷竞争,做父母的心急如焚,脑子里、心眼里满满都是如何“提升孩子竞争力”的念想,因此就渐渐忽略了作为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另一项责任——无条件的爱与包容。

可叹的是,这个偏颇,会让孩子误以为爸爸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是和他的成绩成正比的,他因此害怕,如果他考得不好就不再被父母疼爱。如果连续几次他真的没有考好,或下次又没有如愿当选班干部,他可能就会因孤独而先放弃自己,因为反正爸爸妈妈已经不会再爱他了。

除此之外,孩子若在长期缺乏柔软润泽的环境中长大,也会形成缺乏温柔、过度防卫、一味讨好取悦别人和不够自信的人格特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