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彩选载(3)

谁说8090不靠谱 作者:袁岳


我记得有几位80前评论员鼓励80后挺下去,其实我也要说,趁着未老,80后还真的应该闯荡一把,在社会行动中寻找与塑造欠缺的自我,当然不只是为了父母的期许。

老话说“三十而立”,80后已经到了而立之年,那么而立是指立什么?怎么才算立?

一是涉及自己的大小事情自己能够拿主意,而且还能为自己的主见提供适当的辩护。这意味着知道自己要什么,还意味着有自己选择的能力,同时也意味着有了为自己的选择独立负责任的能力。

二是职业倾向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专业领域,并在这一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经验资本与资源基础,职业地位至少相当于业务骨干与管理中层或者专业技术能手,有相当的职场筹码。经济条件能够支持自己进行适当的消费与投资行动,而不需要依赖父母。自己可以独立门户,还能以个人的身份在社交场合抛头露面,承受人来客往中的应酬需要。

三是形成独立的个人社交网络与社会信用,有自己认识并维护的社交网络,也就是朋友圈,自己的圈子也能支持解决自己遇到的大部分问题。有认同你与支持你的若干心腹朋友,有给别人介绍朋友和帮助朋友的能力,在你开口需要帮忙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积极响应的人。

四是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他人对于你的行为模式有明确可以感知与可预见的特征,与你打交道的时候能预设自己对你的情感类型,并比较认同与你交往的规则和方式。

“三十而立”是在提示一个重要的时间界限,这个界限提示我们,如果说更年轻的时候可以考虑理想化的追求,但在接近30岁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更为现实的做法,以在30岁时能起码获得一个说得过去的社会地位。与以前的“三十而立”比,现在的“三十而立”有很大的差别,而最大的差别有三点:一是立业的成分显著高于成家,职业比重上升,而对于家庭问题的考虑需要降低;二是男女要求接近,以往“三十而立”更主要是对男性而非对女性的需要,但今天对于两性差不多是同等的要求;三是对人们要求的动态性与灵活性提高了,虽然“三十而立”是对人们更为沉稳自强的要求,但是现在30岁的人在见识上更宽阔,在心智上更青春,因此人们期待你必须做点什么的心理预期其实没有那么刚性了。

80后的父母皆祸害?

我曾经在强调80后发展的关键的时候,提出过不要简单听从父母的说法。最近网上有一个“父母皆祸害”的80后社区,据说人数已达几十万人,其核心就是讨伐父母对他们的控制。有媒体问我对此有何看法,我回答了两句话:对两边深表同情,坚决支持80后。我说“深表同情”,是指80后除了得到消费上的放纵与话语权上的空间外,在社会行动层面,尤其是社交、学习、职业选择与情感生活方式上,普遍受到父母的深入渗透与控制。而且父母替代孩子决策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很多80后生理成人而心理不成人,老大不小了还没心理断奶。但对于80后的父母来说,他们大多是社会境遇坎坷的50后,他们对于孩子有着巨大的心理代偿期待,希望他们的所谓好生活与理想图景出现在自己孩子身上;同时他们也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没有上代适当的教育经验与社会提供的教养辅导,大半专家说的话也是马后炮,因此他们不是故意去祸害自己的孩子,最多是好心办了错事。在这个意义上,大家也没什么好怪的,要怪就怪计划生育政策好了。因为国家解决了计划生产的问题,但没有足够重视计划生产后的独生子女养育方法的研究开发。

因此,今天80后中有勇气提出与控制型的父母决裂的孩子还是有出息的。他们觉察到了问题所在,而且有所行动,就远比那些甘于被控制、听话但茫然与郁闷的孩子更有可能捍卫独立的人格与发展自己自主的能力,所以父母也大可不必觉得这是大逆不道。同时,那些奋起争取自己空间的孩子,你们在发出自己声音的时候,要更加有独立吃苦、闯荡立业的心理准备。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是在你们打出与父母分离的旗号之后必然会面临的问题。然而在你们的内心,也要知道你们今天的任何成就都是基于你们的父母为你们提供的基本建设—资源最有限的50后是为80后子女作了最大贡献的父母,虽然他们也许是做得有些过了。也许还有人记得我说的“200分法”—多生子女因为家庭条件有限与孩子数量多,每个人得到的爱不到100分;而独生子女的问题是得到的爱超过了100分,而每多一分爱都是对孩子能力与空间的剥夺。对于这一点,60后对待他们的90后子女要比50后对待80后子女好得多。今天80后已经步入职场,风华正茂,50后父母在“父母皆祸害”活动面前要学习的是:快快放手、慢慢放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