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导读

我的前妻们 作者:(美)约翰·狄克森·卡尔


但凡多少接触过几本卡尔作品的读者,大都会对他笔下的爱情故事印象颇深。正直憨厚的青年男子,机灵活泼的妙龄女郎,如此组合屡屡出现在卡尔的小说中。事实上黄金时代的推理小说作家运用爱情元素的比率相当之高,卡尔与克里斯蒂皆如是。总体而言,卡尔所刻画的罗曼蒂克情节多数时候略显生硬,套路也缺乏新意,但有的时候这条爱情线却在推动情节发展、参与整个推理布局铺设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卡尔在三十年代的作品更为侧重诡计设计,菲尔博士系列的《三口棺材》,H.M.系列的《瘟疫庄谋杀案》、《白修道院谋杀案》等作品均为典型代表。而在进入四十年代后,卡尔一方面仍然延续不可能犯罪的创作路线,另一方面构建整体案件布局的重心渐渐由诡计手法往故事情节上转移,虽然令人瞠目结舌的惊人设计不如之前那么多———例如二战结束前后的《女郎她死了》、《沉睡的人面狮身》、《青铜神灯的诅咒》《我的前妻们》等作品,更是尤其倚重故事主线为推理布局的核心,诡计的力度较十年前渐趋下降———但情节的曲折程度有增无减,此消彼长之下,保证了作品依然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

该时期卡尔作品的另一特色便是增加了不少时代感。推理小说是一种类型文学,古典黄金时期的推理小说更属于高度类型化的一脉。较之纯文学作品,典型的本格推理往往自备相对封闭和稳定的故事环境,与时代变迁、社会流转关联度不高;但二战为整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令推理文学这片小天地亦难置身事外。克里斯蒂、卡尔等当时身在英国、对二战感同身受的作家,更是有意无意地将其心中所思所想诉诸笔端。于是我们看到,他们笔下的故事,如克里斯蒂的《涨潮时节》,卡尔的《九加死等于十》等等,纷纷或多或少打上了二战的烙印。人心人性在动荡年代中的起起落落,使得许多推理小说也平添一层深沉凝重的底色。

卡尔的小说中,从案发到结案所用的时间往往较短,尤其是早期作品,经常在几天之内便水落石出,例如《疯狂帽商之谜》,在菲尔博士一轮轮抽丝剥茧询问证人之后,不到二十四小时凶手即已成擒。而《我的前妻们》则几乎称得上卡尔笔下时间跨度最大的一案,前后历时达十余年(虽然大部分主体情节的发生也只在最后一两天之内);而且此案涉及连环杀手———具体地说是“蓝胡子”式的连续杀妻者,又属于古典推理中殊为少见的一类凶案;加之卡尔在此书中频繁穿插不少颇富时代况味的小细节,更令此书格外具有几分“不太一样”的意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卡尔在戏剧方面颇有造诣,1939年底他的广播剧处女作在BBC播出,并在二战期间为BBC编写了一系列广播剧。1942年他的舞台剧处女作也得以公映。正如弗雷德里克·丹奈、曼弗雷德·B.李这对兄弟三十年代后期的好莱坞编剧经历直接反映在他们的创作中一样,卡尔也在《And So To Murder》和《我的前妻们》中将电影、戏剧等元素娴熟地融合进来。《我的前妻们》主角为剧院演员,案情推进更与一部涉及多年悬案的剧本手稿高度重合,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真假难辨的情节读来尤其令人手不释卷。

  卡尔撰写的菲尔博士系列共二十三本,从1933年延续到1972年;H.M.系列共二十二本,从1934年延续到1953年。两大系列的水准大致分庭抗礼,难分高下。菲尔博士系列早期几部作品带有明显的探索性,类型各异;而H.M.系列则从开篇之始便将重点放在以密室为代表的不可能犯罪上。《我的前妻们》曾被资深读者称为“H.M.系列最后一部佳作”,盖因随着卡尔后期作品创作力的下降,H.M.系列的最后几部作品无论在诡计还是故事上水准均大为下滑;H.M.的形象后来也被处理成一个过于荒唐胡闹的老顽童,令人难以接受。其实这两点在《我的前妻们》中已稍露苗头,所幸故事整体的可读性甚佳,对喜爱卡尔的读者来说,应当会是一次愉快的阅读旅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