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瑞德里克?丹奈——作家、编辑、学者
ellry/文
美国侦探小说家兼评论家安东尼?布彻曾经这样评价埃勒里?奎因:“埃勒里?奎因就是美国侦探小说。”当然,延续将近50年的奎因小说是美国侦探小说尤其是美国黄金时代侦探小说少有的能与英国相抗衡的作品。但是另一方面,埃勒里?奎因作为作家、编辑、学者,对于同时代甚至此后侦探小说创作以及出版的巨大影响也是构成这句评价的重要原因。不过,奎因作为编辑、学者的化身,主要指的是这二人组合中的弗瑞德里克?丹奈。
弗瑞德里克?丹奈,1905年10月2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不过在1906年当丹奈还不满一岁的时候他的全家就搬到了纽约乡下的埃尔迈拉,和表兄曼弗雷德?B.李分隔两地。文学大师马克?吐温也曾在埃尔迈拉生活过,在那里丹奈度过了汤姆?索亚式的儿童时光。这对表兄弟非常要好,每年放假李总会去看丹奈。1917年,丹奈全家又回到了布鲁克林,从此表兄弟形影不离,亲密无间。这年冬天,丹奈因病卧床,他的阿姨就在床头给他读柯南?道尔的《冒险史》。第二天早晨,他就偷跑出房子,骗取了一张图书馆借书证,尽他所能拿走了图书馆架子上所有的福尔摩斯系列小说。这是丹奈第一次接触侦探小说,就此影响了他的一生。
丹奈早年的理想是成为一个诗人。但是由于禁酒令的颁布,父亲失业了,他不得不在高中中途退学。1921年,16岁的丹奈便打工以补贴家用。他从事过书店售货员等各色职业,直到7年后家境逐渐转好。终于,他拿到了高中文凭还去艺术学校学了绘画。1928年他成为一家广告代理商的编辑兼艺术主管。
1928年一场麦克克鲁杂志和斯托克斯出版社举办的侦探小说征文比赛促成两个都喜欢侦探小说的年轻人谋划撰写侦探小说,因此催生了埃勒里?奎因的首部作品《罗马帽子之谜》。尽管并未真正获奖,出版社仍然出版该书并且首战告捷。1931年二人最终放弃工作专心写作,开始了长达40年的合作生涯。
丹奈论及小说创作时说道:“成功没有捷径和坦途。写作游戏让人费心烦神。要想成功需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天赋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并且二者缺一不可。”作为奎因组合之一的丹奈在合作过程中负责撰写小说大纲,他的创作理念可以说左右了整个奎因作品的理念。
“侦探小说的本质就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丹奈:《侦探小说的本质》)在早期的国名和悲剧系列中,这一思想表现最为突出。《罗马帽子之谜》中令人费解的帽子消失,《中国橘子之谜》中不可思议的倒置犯罪,《美国枪之谜》中奇妙消失的凶器,等等,一桩桩匪夷所思的案件在埃勒里精湛的推理之下由不可能变得可能。难能可贵的是小说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将侦探和读者处于同等地位进行解谜竞赛。因此,奎因小说中的一切元素都是解谜(本格)侦探小说的精髓所在。也无怪乎台湾推理评论家唐诺发出这样的感叹:“集古典推理小说大全的埃勒里?奎因小说,就是推理史上最像博物馆的东西,它有原创的诡计,但更多是总结了前代推理大师的最聪明创造加以巧妙变形而来———这种不倚靠单一个人智力,而等于是历代大师集体创造的成果,让奎因小说数量庞大,而且每部小说都像俄罗斯娃娃一般,一个诡计套着一个诡计,让人眼花缭乱,因此才会有人感慨,看了奎因,等于是总结一次推理小说的百年传统一般。”
在中后期作品中,丹奈的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一大特征就是“侦探的存在”对于故事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就是所谓的“后期奎因问题”。本来在古典解谜侦探小说中的“侦探”,从上俯瞰、以像神一样的视角把事件解决。但在奎因中期以后的作品中,应是侦探的奎因本身与事件扯上关联。这并非单纯的“被卷入事件中”那种程度,而是凶手从最初便以“侦探奎因的存在”为大前提设下诡计,若侦探不存在诡计便无法成立,就是把侦探的存在提高一个层次、扯进成为登场人物的其中一人。由于坠进凶手的圈套而向错误方向进行推理的奎因感到苦恼,于是决心再不对事件插手了。《九尾怪猫》、《十日惊奇》等作品都是此类代表作。
不仅如此,后期奎因作品更由单纯的推理游戏转向带有严肃文学成分。丹奈认为侦探小说完全可以成为严肃文学,于是在作品中涉及当时的文化、政治思想,注重深层心理的挖掘,小说的主题也变得严肃起来,同时作品也不放弃早期小说中的公平竞争的解谜原则。简而言之,政治、社会和哲学主题在后期奎因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丹奈曾经向李表述他在《十日惊奇》中的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小说)是对侦探小说和虚构侦探的反思;更直接的也是更重要的,这是对埃勒里作为虚构人物兼侦探的反思。这种反思是彻底的、带有破坏性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结尾处埃勒里仍然是正确的。但是在反思的过程中———并且作为它的一种结果———埃勒里应该是一个人。我的看法是,整个反思埃勒里的不可靠和‘才华’的唯一合理结论就是他放弃了推理。因此,这是他的最后一案。”
办一份高质量的侦探杂志是李和丹奈早期的野心之一。1933年,两人主持了侦探杂志《神秘联盟》。不幸的是,1934年1月发行才四期的《神秘联盟》便宣告结束。辛苦的劳作却得来很少的回报,这也是后来李不愿再操持杂志的原因之一。不过丹奈却未曾放弃办杂志的梦想。1941年他终于说服出版商创办了《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丹奈一开始就提出了杂志的明确目标:为了“将侦探小说作家的眼界提升到真正的文学水平”,为了“鼓励同行中好的作品并为之提供展示场所”,为了“发掘立志在此领域有所建树的新作家”。
每年EQMM大约发表150篇侦探小说,其中三分之二是新的故事,其余是再版的小说。但是每接受一篇小说,大约有上百甚至上千的小说被退回。对此,丹奈曾经在EQMM的编辑手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不可能期望让所有投稿的作者满意,不论年轻的或者年老的,有名的或者无名的,我们会收到许多初出茅庐者的来信表示对我们编辑方针的失望,尽管较之其他同类杂志我们发表的‘处女作’更多些,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需要很少,而我们的标准很宽泛;我们只要最好的而不考虑其他。难道《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的读者还需要其他么?”丹奈同时对退稿也表示惋惜,他说:“当退回一篇手稿的时候,编辑伤心之感胜于作者———特别是当编辑也身为作家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