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个月到1岁半(1)

新育儿百科 作者:(日)毛利子来


宝宝从这个时期开始向幼儿过渡。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表现得更加活跃,个性更加突出。但是,宝宝的不安感、发生事故的几率都会增加。谨慎地给他支持的同时,也要大胆地让他多活动。

宝宝的生理状况身体发育身体状况 宝宝逐渐不是那么胖了,甚至会感觉他有点瘦了。而且无论宝宝体重多少,因为手脚都开始变大,所以皮下脂肪开始减少。宝宝的身体也更轻,体型向适应走路的方向发展。从这方面讲,宝宝也开始向幼儿转型。发育也是因人而异。有的孩子早,有的晚,而且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牙齿牙齿生长的时间和顺序一般为6~8个月开始长下前牙(门牙),8~10个月开始长上门牙。但在长牙方面个人差异也很大。有的宝宝在3~4个月时长第一颗牙,甚至是出生不久就长上牙。而有的宝宝最先长出的是上下门牙旁边的牙(侧门牙)。但宝宝最迟在10个月到1岁多的时候,应该上下长出四颗牙了。所以,即使有点晚,也不用担心。如果是不长牙的无齿症,仅限于是伴随全身畸形的先天性多发畸形综合症,这是十分罕见的。另外,牙与牙之间有缝隙是十分正常的。前牙排列形状可能呈现“八”字形,但随着下颚的发育,应该会更加整齐。所谓“地包天”就是指下牙比上牙向前突出。但随着上颚逐渐发育,会逐渐正常。而且宝宝是下颚先发育,然后上颚才开始突出。与之相反的龅牙只是宝宝的一种外貌。不但不要认为不好看,更要觉得这是宝宝的可爱之处。称之为龅牙是不尊重的。最好不要因此在心理上感觉与其他宝宝有差距。另外,有人说如果宝宝长时间吸吮乳房奶瓶会影响牙齿排列。这有什么科学理论?在日本,正常状态下宝宝吃母乳吃到两岁半,但是大部分的人牙齿也没有不整齐啊。现在在美国等地使用人工乳头的人日益增加,但也没有看到美国人的牙齿排列不整齐。据说长牙的时候会发烧,但这不是什么问题。即使发烧,也就是微热,不用管它。但宝宝长牙的同时也会开始咬牙。有的宝宝很严重。但即使这样也没有什么害处。如果喜欢磨牙器,让他咬也没有什么坏处。如果不用,也不影响发育。关于牙齿问题,请参照疾病篇。(→疾病篇pp895~900)

身体活动小便——宝宝的肾脏功能已经接近大人了。所以小便的次数大大减少。即使是在晚上,一般的宝宝也就需要换一次尿布。也有的宝宝可能早上起来才换尿布。小便不仅与肾脏有关,也与宝宝的性格息息相关。神经质的宝宝夜里哭闹好几次,借此就要给他换尿布。

大便——宝宝的消化功能日益成熟,吃的种类也非常丰富,所以大便的形状基本上与大人很接近。次数、时间也差不多可以固定。但也会因消化能力的不同,呈现出差异。有的宝宝大便干燥,有的宝宝多次拉稀。如果宝宝的食欲、情绪没有什么变化,就不用特别担心。

睡眠——宝宝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而且达到不想睡觉喜欢醒着的状态。因此,宝宝白天的时间和以前基本相同,但夜里醒来的次数却会增多。如果家长睡觉比较晚,宝宝很有可能养成晚上不喜欢睡觉的习惯。另外,有的宝宝在白天的作息可能发生变化。以前是上午、下午各睡一次,而现在有可能是一次。当然这也会影响宝宝晚上睡觉,早上起床的时间。宝宝白天睡一次,就容易在凌晨的时候醒来,晚上也有可能不睡觉。宝宝的睡眠习惯的变化会影响家长的生活,但这也无可奈何。所以必须提前有思想准备。但如果自己感觉过于为难,也不是没有不能解决的办法。

(→p256)发育随着身体活动的变化,宝宝的体重一般不太增加,甚至有可能减少。只要宝宝健康,不生病就不用担心。当然宝宝的体重也有差异。9个月大的时候大约在74~102公斤,1岁的时候大约在8~11公斤左右。身长也是如此。9个月大的时候大约在675~75厘米,1岁的时候大约在71~785厘米左右。头围和胸围变化不大。9个月大的时候在45厘米左右,1岁的时候大约在46厘米,但最多也就是1~2厘米的差距。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身体活动从坐到扶着站——宝宝可以坐得很稳当,也可以转身,把身子挺直,有节奏地抬起屁股。因此可以观察到宝宝更喜欢活动、更想抬高自己的姿势。特别是宝宝应该可以通过双手,手腕用力,向上挺直身子。宝宝9个月的时候,会因腰力不支而摔倒,跪下去,即使站起来,也有可能不太稳当。进入到10个月,宝宝基本上可以依靠大人双手的力量,稳稳地站起来。特别是在此之前,宝宝可能会积极地去抓东西。比如说他会找抽屉的把手、椅子。一个人应该可以能扶着东西站起来。而且,不久之后,他能更稳当地扶着东西站起来。不费力地抬起一只脚,往旁边挪一挪。我想可以朝扶墙走越来越接近了。

爬——已经会爬的宝宝,到了9个月到10个月的时候,活动会更加灵活、敏捷。宝宝发现感兴趣的东西,会一下子趴下,以惊人的速度朝着目标前进。有的宝宝靠双臂力量向前划,有的宝宝是自由游的姿势,有的宝宝像尺蠖一样行进,姿态各异。这也跟宝宝的月龄有关。总之,宝宝可能会发生危险,一定不要超出大人的视线范围。特别是那些像靠四肢活动的动物一样,“把屁股抬高”的宝宝,会逃避换尿布,这对大人来说比较困难。家长只能边跟着他动,边给他垫上尿布。另外,有不少宝宝在这个时期,不会“爬”,只是坐着动。作为家长可能会觉得宝宝磨蹭。但如果宝宝不爬,却能稳当地坐着或者是扶墙站,就应该不用担心。

扶着墙走——可以稳稳地扶着站的宝宝,逐渐开始会扶着墙走。宝宝扶着椅子、矮桌子来回转,或者是马上向其他椅子伸出手,开始扶着。当然也有的时候会失败,摔倒。宝宝到10个月时,如果用手扶着他,他可能会一点一点地迈步。看到这幅场景,家长或许因为担心,心里会感到难受,但只要宝宝乐在其中就没有什么问题。心怀希望让他走是最好的。但如果中途宝宝因腰力不支而突然哭起来,就要马上停止。特别是宝宝到了11个月的时候,把随便抓到的东西都当做支撑,开始朝着自己想去的地方前进。尽管宝宝性格不同,但也不要犹豫,应该让他大胆地迈步。有时家长甚至会惊讶地发现宝宝想要爬上椅子或者楼梯。什么时间可以完成扶墙走这个动作是因人而异的。晚的孩子与早的孩子相比要差将近半年。所以,如果有点慢,但只要能坐、能扶着站的话就不用担心。

独自站立——经过一段时间,宝宝到了1周岁左右,让父母最为感动的是他可以独自站立。宝宝如果能扶着站,会扶墙走,就能意识到他可以独自站立了。但宝宝自己可能意识不到,而自己却会利用机会而站起来。比如把玩具拿在两只手里或者扶墙走的时候。但姿势可能还不是很好看,马上又会屁股着地摔倒。家长看到这幅情景的时候,不禁会开心地笑出声。但如果声音过大,宝宝也许会哭出声来。所以,一开始不要过于高兴,从第二次开始要尽量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静静地鼓励他。宝宝很有可能被鼓励地快要站起来的时候,却因为害怕而站不起来。所以,宝宝会很享受站起来之后,屁股着地又站起来这个过程。不久,他就可以随意地站起来了。但不能着急让宝宝坐在饭桌旁的椅子上,因为他有可能掉下来,或者是用手乱动餐具。这样做只能拿他没办法。在此之前,最少要用一只手扶着宝宝,他能走一点点。但开始独自站立的时候,和扶着站一样,宝宝与宝宝之间差距很大,甚至会达到半年。

但如果宝宝可以扶着站或者扶墙走就不用担心了一个人走路(开始走)——走路比站立更让父母感到欣慰。但这也不是宝宝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靠时机。比如有的宝宝扶着墙走,在远处发现一个有趣的东西;或者是站着的时候,父母向他招手等等都有可能。而且我觉得人本来就是靠两条腿走路的。所以一开始会感到宝宝动作很笨拙,基本上走2~3步就有可能屁股着地。父母靠近的话,他也许倒在他们的怀里。这是一个多么有意思、多么可爱的瞬间。请拍手喝彩、欢呼起来。宝宝也会由此被鼓励。但如果声音过大,有的宝宝就会开始哭,甚至不走了。所以请慎重一些。宝宝开始走路的时间也会有惊人的差异。一般的孩子是在1岁零2~3个月,早的话在10~12个月,有的甚至更早,在7~8个月。但相反,晚的宝宝将近1岁半,甚至是1岁零7~8个月。但只要没有什么特别的异常,走路的早与晚,和宝宝将来的运动能力、智力没有关系。但宝宝走路的早晚却与宝宝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走路早的宝宝说得好听是胆子大,说得不好听是冒失。走路晚的宝宝说得好听是慎重,说得不好听是胆小。但这只是宝宝的性格,希望对此对宝宝进行教育。

心理活动小淘气——感受加深。这个时期的宝宝双手力量加强,动作更加灵活。宝宝到了9个月,基本上都可以用双手把碗送到嘴边,用两只手轮流拿玩具,打开抽屉,把里面的东西翻出来。即使是弹珠大小的东西他也有可能会抓住。到了10个月,他会打开抽屉,把杯子、盘子倒过来,更加淘气了。有时也会把并不是很重的门、隔板打开,所以宝宝这时不要超出大人的视线范围。宝宝接近1岁的时候,还有可能打开盒子盖、瓶子盖,甚至拔电线、旋转电视按钮、玩电脑,所以更不能疏忽了。但是,如果家长发现宝宝一个人拿奶瓶,或者是随意翻画报,用铅笔或者圆珠笔乱写乱画的话,是一个让家长非常高兴的开始吧。宝宝变得越来越聪明了。但不要简单地断定。也许宝宝在这个时期只是开始对周围的事情、东西、人更感兴趣。但这种兴趣比3~6个月阶段的注意力更加准确,敏感。因此,宝宝才会在很多地方把手伸出来。他会关注其他的事情、东西、人,但不会加以区分;也会突然改变主意。比如尽管他想做的事情很多,但偶尔听到音乐的话,他也会伴随节奏跳起舞来。顺便说一句,有的家长看到宝宝伴着节奏跳舞会认为宝宝具备音乐天赋。但令人遗憾的是未必如此。几乎所有的孩子在1岁的时候都会对音乐产生敏锐的反应。

摆弄身体——对自己的意识。宝宝的感觉加深当然也体现在对自己身体的方面。宝宝会意识到外界的事情、东西、人与自己的关系,因而也会越来越客观地面对自己。而且,构建自己的身体也是与自己零距离的。这一点不能否定,而且也不能是没有联系的。正因如此,宝宝会逐渐愿意摆弄身体。特别是对耳垂、肚脐、阴茎、阴道,这些凹陷或突出的部分会特别感兴趣。当然也许是因为手指容易进入,容易发痒。但他也会隐藏对性器官的特别感觉。如果他频繁吃手,可能是由于某些原因。宝宝吃手是想确认自己的身体,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安定(→疾病篇p947)。有的宝宝用头去撞击床和墙是因为他开始意识自己的头部。有一种说法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但似乎不科学,也有不少宝宝打自己的头(→疾病篇p968)。特别是这个时期,宝宝可以朝后看了,也开始注意自己身后有什么东西了。总之,可以肯定宝宝已经逐渐把自己与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了。

追赶、认生——另一面就是宝宝从不到1岁到1岁半左右,对于存在的不安,会感到非常恐惧。因为只是一个人存在而感觉不安。认为无依无靠的时候宝宝一般都会突然追赶。特别是注意到家长不在身边的时候,脸色会突然大变,开始哭闹,奋力追赶。特别是家长进入卫生间,他找不到的时候,他会砸门,放声哭闹。这个时候不要把他丢下,应尽快把他抱起来,最好带他一起去卫生间。有很多宝宝会非常认生。如果是这样,肯定是因为不知道对方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即使是家长抱着,如果眼前的人很陌生,以及不知道他要做什么的时候,他会一直用眼睛盯着,然后开始哭。从这点来看,与宝宝6个月大左右因为对父母的依恋而认生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要表明对方不会给他带来伤害。注意力一转移,家长就会进入到与对方的谈话中。幸好,这个时候,宝宝已经不哭了,也逐渐能和对方接近。如果他一直哭个不停,就只能尽快让宝宝和对方分开。

模仿别人——向人同化。这个时期的宝宝与恐惧相反,开始能读懂人的感情,和人步调一致。比如看见熟人的时候,他会顺着那个人的视线盯着看。而且,如果对方很认真,他也会很认真,别人很开心,他也会很开心。看到小孩的时候感觉开心是因为发现对方和自己距离很近,感觉十分亲近。特别是看见小孩的时候,宝宝会向前探身,开心地发声,全身摇摆。特别是到了1岁左右,更会模仿身边的大人,比如移动电脑鼠标,用梳子梳后脑勺,更有可能是化妆。产生这种行为表明整个身体甚至连手指尖都会有意识地协调活动。不仅如此,宝宝想和其他人动作一样连动起来,超出想象地活动起来。刚出生的宝宝是无意识寻找,但到了这个时期,他会有意识地模仿、同化。到了这个时期,宝宝甚至会摸摸家长的脸,哄哄家长,甚至往家长的嘴里塞东西。这样的行为是一种“亲性”,也就是说可以看到宝宝具备充分会照顾人的品行。

开始表演——迈向能动主体。宝宝进入开始表演的时期。只要家长训练,一般的宝宝都会做出“再见”、“不不”、“笑笑”、“点头”等动作。而且如果大人们鼓励,他还会得意地反复。这表现出他强烈的希望别人给予认可。但是,也有很多宝宝连一个动作都不会表演。这与宝宝的脾气有关。不用担心,也不要过于勉强。宝宝会把自己手里的玩具交给家长,特别是会走路的时候,只要家长要求,他也会把报纸拿给大人。也就是说他已经会很开心地把拿着的东西交给大人,马上又返回去接着拿。因为相反方向的动作很有意思,又能和家长心灵相通,宝宝会感觉非常开心吧。宝宝在这个阶段更愿意一个人去做点什么。比如一个人用勺子吃饭。也许不会用得很好,但如果家长帮忙,他可能会甩手,生气。不仅如此,宝宝对东西的操作更加娴熟,对更加熟练充满信心。在此基础上,这个时期的宝宝好像更能感觉将要做什么事。其证据就是宝宝即使看不到宝宝玩具从桌子上掉下来,也会先考察一下,看看玩具是不是会滚落。家长给宝宝开始换衣服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要出去。被家长抱起来的时候非常开心。所以这些事情已经看出来宝宝开始向成为能动的主体进步了。

语言萌芽语言理解——宝宝开始意识向人同化的同时当然也开始对语言产生兴趣。本来,宝宝在出生以后,就具备理解语言、发展语言的条件。而且也体现出宝宝更有意识地向人同化。当然这个时期也因人而异。有的宝宝过了10个月,只要喊他的名字,他就会回头看。即使是开玩笑,说“不能过来”,他也会在瞬间停下来。他拿那东西的时候说“给我吧”,他甚至会递过来。特别是宝宝到了1岁,听到眼前不存在的人、东西、事情之后,能够慢慢理解。比如可以指着外出方向的门问“爸爸呢”,或者是和他说“妈妈要吃饭了”,然后坐在餐桌旁吃饭。

开始说话——宝宝懂话之后,逐渐开始运用语言。比如宝宝听到“吃饭”的时候,不仅会坐在餐桌旁,然后会说“吃饭”,然后赶着吃饭。如果他不想吃,就说“不不”,然后开始逃避。宝宝想出去的时候,会指着玄关说“啊、啊”,来到不喜欢的医院前,他也许会叫着“不不”然后哭闹。此外,想回家的时候,他会挥着手说“拜拜”。宝宝的语言愈加丰富与在学校学英语是完全不同的。看到一种事物的时候,他不是记住它的意思,而是凭经验去记住这种感觉。因此,当说到“爸爸”的时候,他会指着旁边的男性,提到“吃饭”,让他吃饭的时候,他却有可能会抱住家长,容易犯一些小错误。宝宝说话的顺序,未必是从单词或者是一句话开始。有时他会令人惊讶地说“汪汪……这边……有……”等一连串的词语。此时,在宝宝大脑中,“语言“已经由有含义的单词组合起来,而且越来越熟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使用的词汇意思未必与大人理解的完全一样。有的时候说“汪汪”,他会指着小猫或者是小鸡。甚至“有”是“来”的意思。但这多少已经显示出宝宝开始对适合小孩的事物、事情有了自己的认识。虽然如此,但不能着急地让宝宝运用语言。把所有动物都理解为“汪汪”不能认为是一种误解。这只是因为对于动物的认识过程、命名,大人与宝宝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也是如此。宝宝和“其他有文化”的人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就能享受其语言的乐趣。因此,宝宝的语言不会总是停留在某个阶段。同是在日本,和大人一起生活的宝宝肯定会使用日语。宝宝看见小猫的时候发出“汪汪”的声音,家长一定会给他纠正说“喵喵”。宝宝于是也开始模仿“喵喵”。这样,宝宝才能根据叫声区分小猫和小狗。这个时候没有用大人的语言教他说“小猫”。家长说“喵喵”,再加上宝宝通过感觉和声音,才更容易理解。特别是宝宝即将会说话的时候,不要像学校一样给他灌输。和他生活在一起,心与心沟通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在这个期间不要特别在意宝宝说话的早与晚。什么时间开始说话,宝宝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有的宝宝在1岁的时候就可以说一个单词、两个单词,早的话10个月就可以。但晚的宝宝可能接近2岁的时候只会说“啊、啊”。有的则更晚,到了三四岁还不怎么会说。但不管是什么时间,如果听力没有问题,就会明白家长说“吃饭啦”等等句子的意思。只要他愿意和喜欢的大人、孩子一起玩就不用担心。而且可以肯定在他的大脑里一直在储存丰富的文章。所以,一旦会说话了,很多宝宝会滔滔不绝说个不停。当然,也有的孩子不怎么爱说是因为宝宝的性格或者说话本身并不是令人非常激动。如果家长因此性急的话,宝宝也会紧张,甚至会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了。婴儿手势婴儿手势可以促进宝宝的人际交往。因为宝宝说话还不是很利索,所以要通过手势来表达他想说的。比如通过身体活动能更快更好地理解。但重要的是家长也要用手、脚、嘴教给他如何使用身体来表现。比如想说“更加”的时候,家长可以教给他用食指轻轻地敲另一只手的手掌。这样亲子之间心心相通,可以促进宝宝的语言和智力发育。但有的时候,无论怎么向他做手势,他都不给予反应。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容易着急。这是事与愿违的,也容易影响亲子交流。宝宝的语言和智力开发,不需要过于细致,正常地培养即可。所以,不需要被宝宝手势所限制住。与形式相比,自然流露更好一些,哪怕是宝宝的表情、动作,对于东西的欲望,这些应该自然更好。家长在和宝宝交流的时候也需要自然地流露、表现,倾诉的时候不要勉强,全身放松。认为宝宝手势只是单纯的形式是一种误区。比如同样都是说“更加”,程度差别很大。内容也会因为是吃饭还是游戏而有微妙的不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