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回归国际金本位是否可行(1)

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和方向 作者:徐洪才


1.金本位制度的先天性缺陷

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美元信用货币泛滥。因此,有人主张回归国际金本位。但是,经验表明,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转曾经由于黄金短缺和由战争引起的黄金存量分布不平衡而受到妨碍。美国持有的黄金占世界黄金存量的比例从1913年的24%增加到1923年的44%,英国所占比例从3%增加到9%。另一方面,包括德国、意大利、俄国、印度和巴西在内的其他国家在这些年里蒙受了不仅是相对的而且是绝对的黄金流失。在这种背景下,1922年热那亚会议正式推荐金汇兑制作为缓解世界黄金短缺的一种手段?。

对于金本位的问题和缺陷,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

第一,美元本位取代金本位制是一种历史进步,金本位制被淘汰有其合理性。金本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要。由于黄金储备量有限,金本位制体系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缓慢,而黄金发掘的速度远远无法满足经济活动中对货币的需求。从历史数据看,1900年世界黄金产量约386吨,100余年来其平均增速不到1%。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黄金年产量一直保持稳定,仅为2500吨左右。如果沿用金本位制而不进行改革,这与快速发展的世界经济是极不匹配的。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禁止国民用美元兑换黄金,黄金只用作国际贸易结算,而随着贸易逆差增加导致黄金供应不足,美国在1971年不得不终止了国际贸易用途的黄金兑换。因此,金本位制被淘汰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第二,金本位制具有不稳定性,有实际资产支持的货币体系也会爆发货币危机。与固定汇率制度类似,在一国出现宏观经济政策失当时(例如政府赤字过高),外汇投机者会预期货币与黄金之间的比价难以维持而发起攻击。例如,1967年,英镑因投机性攻击而被迫贬值,1968年发生黄金挤兑事件,等均证明有黄金支持的货币体系依然存在着不稳定性因素。

2.金本位制下必然发生衰退

历史经验表明,金本位制时代的经济衰退和萧条频率反而高于纸币时代。在1870~1914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进入金本位制,但在这短短40余年间,美国经历了11次经济衰退,其中有3次为经济萧条。1928年美国重返金本位制后不久,又在1929年发生了经济大萧条。一个基本事实是,摒弃金本位制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余年间美国经济衰退的频率反而下降了。因此,可以认为金本位制对经济衰退的影响反而更大,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金本位制度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压力。一方面,金本位制体系内货币供应量增长十分缓慢,根据P×Y=M×V(即价格乘以产出等于货币供应量乘以货币流通速率),随着产出不断上升,加上货币流通速率相对稳定,一国价格自然有下降的压力。另一方面,金本位制下价格对贸易余额非常敏感,贸易赤字往往意味着黄金外流,因此,货币供应量将下降并引起通货紧缩。伯南克(1995)也认为金本位制导致的通缩压力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当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爆发之后,金本位制使得货币当局缺乏有效干预工具并加剧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在金本位制度下,中央银行不能通过控制货币总量来调节总需求,因此,在发生经济衰退后,央行缺乏有效手段刺激需求和提振经济,经济衰退更容易演化成经济萧条。此外,金本位制使得一国的金融动荡更容易传染至他国,并引发全球性的灾难,1929年经济大萧条便是一个例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