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洗劫财富的美国(1)

大抄底 作者:吴比


没有高风险的付出,就不会得到高回报。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美国也未能避免1873年经济崩溃的侵袭,但美国却凭借经济危机大量洗劫了欧洲的财富。在整个洗劫过程中,美国始终以受害者的角色出现,以至于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美国是个纯粹的受害者。星条旗流泪了,究竟是受害者的眼泪还是鳄鱼的眼泪,可能是前者,可能是后者,更有可能是两者的混合。

戈登在《伟大的博弈》中指出,“大洋彼岸的欧洲人在美国股市崩溃中往往会将他们持有的美国证券低价抛售给美国人,美国人因此得以变相地洗劫了此时还远比他们富足的欧洲人的财富。同时,股市的周期性崩溃也将经济繁荣时期积累下来的泡沫挤出了经济循环,使得经受了考验的经济个体变得更加健康,增加了免疫力。”

在对1873年经济崩溃的描述中,用在美国身上表示沉痛、同情的字眼更多,如“金融诈骗增多,投机倒把、谋取暴力行为猖獗,20%劳动者失业,全国各地频发游行示威,罢工浪潮不断”等,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美国也是这次经济危机的重灾区。

飞得越高,猝然坠落时,摔得就越惨。美国严重的经济危机与之前美国无节制的繁荣假象息息相关。美国工业尤其是铁路建设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将美国的工业与资本泡沫越吹越大。

资本最善于择“利”而居,往往从高处流至低处,以寻找更好的制衡点以追逐利润。美国繁荣的铁路建设让外国资本“心痒痒兮”,他们一拥而入,争先恐后地分享美国繁荣的成果,最少也要抢一杯羹,这又把美国的铁路建设推上了更为疯狂的地步。从古尔德、菲斯科到范德比尔特、德鲁,有无数人卷入了美国最大的铁路和公司的伊利股票中。到1868年,整个华尔街都疯了,正如福勒所描述的:整个市场只剩下了一个词――伊利,人们听到公开交易所的副主席乔治?亨里克斯以尖利的嗓音连续地报出国债、州政府债券、太平洋邮递、纽约中央铁路,然后突然停顿了一下,当他再次以更尖利的嗓音喊出伊利这个词的时候,一层阴影掠过他的脸庞,整个大厅颤抖了一下,接下来的十多分钟,大厅几乎变成了疯人院。每个收报员和经纪人都立刻站了起来,尖叫着,挥舞着手臂。范德比尔特的每一个经纪人都成为一群人的中心,像一根指针一样,从左边转到右边,又从右边转到左边,挥舞着手臂,买入所有卖给他们的伊利股票。当主持人的锤子落下,他嘶哑的嗓子像雷鸣般地喊:“完毕!先生们,如果谁再出价,我就要罚他款了!”伊利股价定在了80美元。此时其他的股票还没有开盘,人群涌向大街,大街上只听到“伊利,伊利”。范德比尔特的经纪人已经下了买单,只要有伊利股票就全部买下。在这样强大的购买力下,伊利股价到中午12点的时候上升到了83美元。仅从1865~1873年,铁路总长度翻了一番,投资高达20亿美元,而在英国筹集的资金就占到了二分之一。大量的投资者被吸引到华尔街,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有人称他们可以一直排到地平线的尽头。

大量资本流入也是双刃剑。少量的资本疯狂至多会毁掉一个或几个企业,当世界上所有的资本都聚集在一起并集体失去理性时,就会让整个世界创造的财富瞬间蒸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