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借道品牌的晕轮效应(1)

大抄底 作者:吴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人的经验、前人的教训,就是一个个平台,唯有学习,才能不断攀高,才能一次又一次看向更远的地方。中国的企业不但要打下坚实的根基,还要借助巨人的肩膀来提升自己。所以,中国企业不一定非要跟着西方企业的发展轨迹亦步亦趋,如果能在实现基业长青的前提下改变原生态成长规则,创造一飞冲天的奇迹也未尝不可。

当中国企业以势不可挡的力量长驱直入世界舞台并逐渐成为主流时,说明了中国在用30年的时间深度浓缩世界200多年的历史积累。树木成长过快,难免营养不良,主干纤细。品牌缺乏文化价值与历史深度,成了中国企业的隐痛。

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品牌彰显的不仅是企业的文化与品质,还是维系市场与消费者的黏合剂。拥有品牌的企业,可以理直气壮地提价,也可以在订单萧条时仍然拥有忠实的老客户。因此,成功的品牌塑造可以使多方受益,企业、消费者甚至竞争对手都能从中获利,因为一个品牌的成功不但可以给这个企业带来滚滚财源,还能塑造整个行业的形象。

当然,品牌塑造是持久战,一个品牌的塑造往往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筚路蓝缕。不少中国制造类企业虽然摊子铺得很大,但是却是贴牌生产,没有品牌效应的庇佑,很容易在经济危机中受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很难得到提高。

华尔街观察家彼得?希夫在《中国将吃掉我们的午餐》中谈到,“假设五个亚洲人和一个美国人因遭遇海难而身困荒岛。为获得最大效益,遇难者作出一种安排,由一名亚洲人去钓鱼,另一人去打猎,第三人采摘水果,第四人捡柴,第五人做饭。而美国人的任务就是吃。”同样,由于缺乏品牌,中国企业只能为美国企业做嫁衣裳。

前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的话则更为直白,2005年,他向欧盟的官员算了一笔账: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一席话直击中国制造的要害――低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技术含量低。但如果企业再回过头来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塑造品牌,会发现道路是多么漫长和艰辛。条条道路通罗马,中国企业也可以独辟蹊径,借道其他企业的已有品牌。

在经济危机中,由于经营不善或者盲目投机,不少知名度与美誉度都很高的知名品牌也步履维艰,甚至靠割肉度日,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借道品牌晕轮效应的机会。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对事物和人的认知及判断往往从局部出发,然后不断扩散,从而得出整体现象。企业并购品牌后,就可以借助品牌的晕轮效应,改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直接步入名牌的行列。

2008年6月,福建双飞集团以800万美元的超低价,收购了美国Solar公司的化妆品品牌“Body & Earth”和“Green Canyon Spa”及其销售渠道。双飞集团能成功收购这两大品牌,也得益于其与美国Solar公司的合作。从2005年起,双飞集团就为Solar公司每年生产300万美元以上的订单,贴牌生产“Body & Earth”和“Green Canyon Spa”的产品。

到2008年5月,由于金融危机爆发,Solar公司资金链出现断裂,宣布破产,并对外宣称欲转让品牌,出让价格为800万美元。最初,听到Solar公司宣布破产的消息,双飞集团深受触动,“Solar公司破产,便意味着我们被拖欠的147万美元货款变为坏账损失,同时还意味着每年将失去300万美元的订单。”但双飞集团很快认识到这是一个化危为机的机会。经过与Solar公司多方谈判,双飞集团以800万美元买下了这两个知名品牌及3000多个零售终端的销售渠道。对这次并购,双飞集团非常满意,认为捡了一个大便宜,“如果换在前两年,我们收购这两个品牌及其渠道价格至少在2000万美元以上。要知道,在美国自己建立渠道是异常困难的,美国金融危机使我们海外品牌扩张的计划提前三年实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