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质量精细化(3)

赢在精细化 作者:严家明


1993年,通用汽车公司回收约50万辆1987~1991年间生产的小汽车,原因是这批车的引擎头垫片有缺陷;克莱斯勒公司因燃料泵问题回收了3.5万辆1991型号的道奇兰姆车,回收汽车侵蚀掉大量的利润;丰田公司对回收汽车的修理耗费12.4亿美元,通用汽车公司则为1992年的回收小汽车耗资达2亿美元。

因人为失误或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严重损失令人心惊。这些惨痛的事实足以使我们相信,质量事关生存。

难怪有企业家发出100-1=0的感慨,100-1=0是产品质量的等式,即100件产品里,只要有1件不合格,那么这种产品的质量就不是100-1=99,而是100-1=0了。100-1=0这个等式,要求在质量上必须达到100%合格,如果出现1%的不合格,则所有的努力将可能化为零,因此在质量方面要追求尽善尽美、十全十美。 为把100-1=0的质量意识落到实处,某酒厂在员工中长年开展“消灭百分之一的八个不允许”活动,即:不允许一个瓶子刷不干净;不允许一张商标贴不整齐;不允许一瓶酒内有可见物;不允许一个盖子封不严密;不允许一个盒子折不到位;不允许一个箱子封不规范;不允许一处现场有死角;不允许一位员工马马虎虎。车间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评比,对质量意识、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员工给予经济处罚、换岗、待岗等处理;对于在质量方面贡献突出的个人或班组,不但给予经济方面的奖励,而且作为年终评选的重要依据,使每个人都有危机感,时刻保持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得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一次,海尔的杨绵绵在分厂检查质量工作,在一台冰箱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根头发丝。她立即召开全体相关人员会议,有的职工说,一根头发丝不会影响冰箱的质量,拿掉就是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杨绵绵斩钉截铁地告诉在场的干部职工:“抓质量就是要连一根头发丝也不放过!”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是竞争力的保证,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形象及产品形象。前述松下幸之助的那句名言,话虽简单,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100件产品,99件质量过硬,只有1件是次品,则意味着产品将100%失去市场的竞争力。因为市场上没有1%的侥幸。

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要做到不准任何有瑕疵的产品出厂,凡上市的产品必须百分之百的合格,这是企业长久保持信誉的根本。

四、质量一次就做对,代价最低

在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悬挂在车间门口的条幅——“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个概念也许令人疑惑:怎么可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呢?人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不犯错呢?不是允许合理的误差吗?不是允许一定比例的废品吗?

但是,从日本丰田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准时化生产中来看,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一定要做到的。想想看,整条流水线上,每一个零配件生产出来之后马上就被送去组装,因为没有库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质量问题,都会导致全线停产,所以必须百分之百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以生产水泥的工厂为例,企业生产水泥,是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单说生产这一块,从开采矿石到包装有多少道工序,有多少人在付出艰辛的劳动?不管在哪道工序卡住了,产品都出不了厂门,进不了市场。有一个人工作不认真、质量意识不强,他的那一道工序没做好,水泥就可能成为次品,其他人付出的艰辛劳动就可能都是白干。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它并不是说人不可以犯错误,而是指对待工作必须要有一种坚持第一次就做对、符合所有要求的决心和态度。对待错误,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差错,也决不放过,一定要消除原因,避免其再次出现。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些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就可以避免,生产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就质量的经济成本而言,事后弥补错误比起提前防范错误所花的代价要大得多。

菲利普·克劳士比在《零缺点的质量管理》中说:“质量是免费的,虽然它不是礼物(可以不劳而获),却是免费的。真正费钱的是不合质量标准的事情——没有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在美国,许多公司经常使用相当于总营业额15%~20%的费用在测试、检验、变更设计、整修、售后保证、售后服务、退货处理,以及其他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上。”

比如,我们在组装产品时,如果一个缺陷在其生产现场得到纠正的成本为10元,在组装完毕后纠正的成本估计为100元,那么发到客户现场安装时派服务人员去处理的费用可能就是1000元,而因事故给客户造成的损失可能就是10000元,甚至更多。

有一家公司的老总经常这样计算:假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么成本会降低多少元、效率会提高多少倍。企业的利润很微薄,我们公司产品的净利润只有3.25%。而假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我们的成本会降低1.8%~2.6%,相当于提高了公司利润55%~80%!换句话说,在我们公司,如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等于运作一年就赚了一年半以上的利润!假如把这些“多余的利润”拿出一部分(比如20%)奖励那些“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员工,公司上下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会怎样?在你的严格要求下,你的员工的思维、做事态度会怎样?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会怎样?

高质量来自零缺陷的产品,“错了再改”要花费更多的金钱、时间与精力,强调“第一次就做对”非常重要。每一个人若在自己的工作中养成了这种习惯,凡事先做好准备及预防工作,认真对待,防患于未然,在很多情况下就不会有质量问题了。因此,追求产品质量要有预防缺陷的观念,凡事第一次就要做好,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当作工作准则。

五、追求质量百分百,实现质量精细化

在很多制造企业,一旦领导抓得紧些,质量就好些;一旦领导一段时间没有强调,质量就走下坡路。在质量问题上,很多企业员工往往还停留在“要我做”的阶段,没有达到“我要做”的境界。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并把它作为工作的最高原则,甚至要成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仰。把质量当成一种信仰,就是要追求产品百分之百的合格。有人可能就说了,产品百分之百的合格是做不到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种思维并不能成为我们不进步的理由。

在有些人看来,要达到“质量百分百”是不可能的,他们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偏差率。我们假设一下,如手术事故率不能超过百分之几,邮递错投率不能超过百分之几等标准。但当你躺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手术时,你会允许手术事故率的那百分之几发生在自己身上吗?你当然不会愿意这个不幸发生在你的身上,你要的是百分之百的安全系数。那么,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在产品质量上,你为什么不去想想如何做到“质量百分百”呢?

精是做精,精益求精;精是最佳、最优,是追求最好;精是精致、精湛,力求最高质量,把产品做成精品,把工作做到极致、做到最好,挑战极限。

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者对产品细节的精益求精。一个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可信赖度,都建立在对产品品质满意度的基础上。产品做得越精、越细,产品品质就越高。

德国的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重视每一个细节的完美,不允许产品的任何一个细节存在缺陷。有时他们宁可牺牲产品,也不会放松对细节的精密追求。所以说,卓越的质量建立在对细节的严格检查上。

奔驰汽车是高质量、高档次、高地位的象征,它不仅已成为社会名流必备的工具,甚至许多国家都采用奔驰汽车作为外交用车的标准车辆,“奔驰”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名牌。“奔驰”有如此的品牌号召力,真正的法宝是它的高质量。质量是取胜的关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