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设适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实际意义(1)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作者: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课题组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的管理元素。从20世纪30年代“内部控制”一词第一次出现到现在已经经过了70多年演进,演进的过程中内部控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断被丰富扩大,已经和初级阶段的概念有了很大的差异。最新的COSO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阶层和员工共同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已经和最原始的从会计角度出发的内部控制定义有了本质的不同。

西方文化下产生的COSO(美国)、 Turnbull(英国)、 CoCo(加拿大)等内部控制原则与框架有效指导了西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满足了各西方国家企业随着经济环境的演进而演进,不断促进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需求。前述发达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是趋同的,但是,在趋同的文化背景下也产生了有相对差异的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与框架。这种差异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经济环境上的差异。

我国的文化背景与经济环境和西方差异较大,更应该有一个符合自己国情的内部控制建设指导原则和指导框架。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转轨时间并不是很长,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在几十年计划经济体系下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传统与积习。在这种传统与积习惯性的作用下,我们引进市场经济下的现代管理元素过程相对迟缓,即便引进来了,对其理解也不是很到位。另外,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的改造尚未到位,使得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外部推动力和内部原动力都有所缺乏,加上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经验也有待积聚和总结,所以,时至今日,尽管内部控制已经是国内企业界脍炙人口的词汇,我们仍然没有一个符合国情、能够有效指导国有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框架。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竞争超越了国家、地域、行业、产品和简单的市场竞争,而是完全的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的竞争,在缺乏国家因素保护的情况下,无论现在的规模多大,企业不导入现代企业管理元素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并最终被淘汰出局。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的管理元素,从国家和国有企业角度讲,建立符合我国文化背景和经济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框架和指导原则,有效指导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使国有企业衍生有中国特色的、融合中国文化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其实际意义表现为:

(1)提供国有企业理解内部控制的统一平台。和自然科学相比较,管理科学对一个概念的定义往往比较宽泛,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边界有时比较模糊,知识层面相同但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概念的理解会有比较大的差异。COSO所罗列的内部控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都比较宽泛,需要对其出台的背景和原因有深刻的了解和对西方企业逻辑和社会文化有较好的认知方能深刻理解COSO的要素的要义。和西方相比,我国国有企业在文化、经济环境、所有制结构、治理结构、企业目标和企业发展阶段上和西方的企业有比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国有企业领导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对以COSO为代表的西方内部控制框架和原则的理解上产生了质疑。探索建立一套适合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和指导原则对统一内部控制的认识,提高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