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冬天”,企业进化的自然选择

过冬:中国企业何去何从 作者:周永亮


1859年11月24日,英国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本书的第一版1250册在上市首日即全部售罄。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该书的作者就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

在划时代的著作里,达尔文提了著名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生物正是按照“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的规律进化的。今天,当我们以进化论的思维来理解世界企业史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企业进化与生物进化是如此的相似。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每一次的经济危机或经济风暴都是一次选择。在选择中,大量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企业会在“冬天”里死去,而生存下来的企业也因“寒冷”的考验变得更加顽强,更加适应新的条件和新的规则,从而开始一个新的上升式的循环。因此,“冬天”就是企业进化的自然选择,这种选择是残酷的,是以生死为代价的,而其结果则是新企业的诞生和新规则的确立。

“冬天”,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都是公平的

当中国企业在“冬天”里饱受煎熬的时候,其实,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也并不好受。尤其是此次危机的触发源地――美国的企业,拥有上百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瞬间垮台,数家银行陷入困境。在中国房地产企业纷纷降价回款的同时,美国同行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环球时报》驻美国记者报道,一栋50万美元的四居室别墅连续降价后只卖42万美元。更夸张的是,加州一家房地产公司刊出广告称,买下公司开发的一处价值120万美元的房子可获赠一套价值40万美元的四卧室住宅。

其他地区也正经历惊心动魄的“寒冬”。德国的房地产开发商甚至拿出了“买房子送工作”的绝招。韩国面对经济的不景气,各个招聘会上的求职者都是人山人海,据说,很多韩国大企业都暂停了招聘计划。

“冬天”真的是公平的!

自然有节气,经济也有其周期。泡沫、滞胀、崩盘、危机总会在一次又一次的繁荣之后来临。

作为世界资本主义头号大国的美国,仅就20世纪而言,经过“飞扬的20年代”后,便是席卷北美甚至全球的经济大萧条;在其黄金般的五六十年代之后 ,接踵而至的则是横贯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滞胀。同期的日本也是如此,在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之后,随之而来的则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失去的十年”。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大陆也是“寒流”不断。

没有经过“冬天”的企业注定是不成熟的企业

有哪个企业家敢说没有经历过难熬的“冬天”?

蒙古大汉牛根生泪流满面的镜头让人们倍感“冬天”的残酷。松下、丰田、GE又何尝没有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呢?

“冬天”是企业的正常生态,是企业进化的一种自然选择。同人类进化史一样,企业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经济磨难中前进和提升。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严冬”里,企业进行优胜劣汰,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分配,实现社会系统的最高效运转。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严冬”里,企业进行自我优化,使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企业个体的不断发展和升级。因此,没有经过“冬天”的企业注定是不成熟的企业。

“冬天思维”恰恰是一种客观思维,它告诉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企业,如何看待我们的经济进程。每一次世界500强名单的发布,总会在中国的企业界和舆论界掀起轩然大波,或侥幸,或失落,或不甘,因为在那份长长的名单里,我们不止一次的发现,自己国家企业的位置远远不及国家的经济和实力那样令人自豪。原因是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企业成长历史只有短短几十年,而那些和它们排名的外国企业则走过了五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历史,这不是一个平台上的竞争。因此,对于这种结果应该可以理解。有人说“我们用4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20~150年的路程”,这怎么可能呢?我们可以学到先进的技术,可以学到先进的管理,但是那充斥百年的企业磨难,我们经历过了吗?没有!

因此,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里,非常清醒地写到:“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是没有经过磨难的,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

从经济波动起伏的角度看,“冬天”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是在“冬天”之中如何生存;对于管理者来说,更值得关注的则是“冬天”过后,可以给我们留下什么,是寒冷过后的土崩瓦解,还是香木自焚的凤凰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