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和礼节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荐信。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为人不拘小节,有一天跷着二郎腿坐在孔子要经过的路旁,以此蔑视孔子所提倡的礼。
孔子经过的时候对他说:“你小的时候不懂得尊敬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事,真是败坏礼俗的害群之马呀!”说着,就用手杖去打他的腿,以警示他的恶习。晓梅在礼仪书中说,打动人心的是细节,而细节就体现在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中,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自信,让自己成为一位温雅而有魅力的人,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所追求的修养境界。内向者要想成功社交,其中重要的一课就是要学会社交礼仪。礼仪是一种典章、制度,包括人的仪表、仪态、礼节等,能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正确的交谈礼仪
自古就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在人际交往中,交谈的艺术性体现在:尽管人人都会,然而效果却大不一样。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正是说明了交谈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交谈的效果。汉高祖刘邦年轻时很轻视读书人,有一次召见郦食其议事,他故意坐在床上,叫婢女帮他洗脚,以此来羞辱郦食其。谁知道郦食其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有礼貌的向刘邦行礼,说道:“您若想真想推翻秦朝,就不应该以这种方式接见客人。”刘邦听后非常惭愧,马上请郦食其上座,恭恭敬敬地向他请教治国之道。若郦食其与刘邦同样无礼,结果会怎样呢?是否还能见到隔天的太阳?这就是著名的故事《作揖还辱的郦食其》。因此,内向者只有把握了交谈的礼仪才能无往而不胜。
我的同事,2008年奥运礼仪顾问,外交部礼宾司礼仪顾问,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认为,在社交应酬中,关于谈话的技巧就是我们说的谈话礼仪。大体上而论,谈话的礼仪主要涉及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始终要有礼的思想;第二个问题,语言本身,要得体,还有你的发音清晰不清晰,你的语言标准不标准,你的礼貌用语是不是使用到位,都很讲究;第三个要点,交际内容,语言是要表达思想的,所以要有内容;最后是形式,交流的形式和方式。
对于交谈的态度,金教授认为:日常交往和工作之中,每个人和别人交谈,大体上来讲以下五点要注意,称之为五不谈。这其实就是态度问题,有几个要点:第一不能训斥别人;第二,不能挖苦别人;第三,不要纠正对方;第四,不随便去质疑别人;第五,不要随便去补充别人。对内向者这不难办到,相反外向者则更热衷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关于谈话的形式,有三个要点:第一,谈话要文明;第二,说话要礼貌;第三,说话要规范。关于谈话的内容,金教授认为,谈话内容要注意:不能谈什么和应该谈什么。不能谈的内容有:第一,不能非议交往对象;第二,不在背后议论领导、同事;第三,不谈论格调不高不雅的话题;第四,不谈论个人隐私问题。
内向者谨记以上几点,在现实交际中你就有了分寸,从而可以很自然地发挥自己埋藏于心的真知灼见。
(二)合适的交往距离
叔本华说: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来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刺得对方怎么也睡不舒服。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度又不至于被扎。这就是著名的刺猬理论,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应该像刺猬一样保持适当的距离。距离产生美,但如果过分保持距离,也会使双方变得疏远,甚至互相遗忘,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亲密有间,疏而不远就是最合适的交际距离。
在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礼仪就是保持合理的距离,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距离效应”。因为每个人的观念、文化、知识、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影响自身的处世态度和交际方式。如果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过于亲密,这时的个性差异就会突显出来,就免不了会发生碰撞、摩擦。因此保持适当的距离,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使彼此少受伤害。
心理学上的几个有关距离的概念——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内向者应根据情况把握,在实际交往中,分场合使用。
亲密距离一般间隔在15~45厘米之间。处于这一距离中的两人,很容易就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所以,这一距离只适用于情人、夫妻、父母与子女或绝对要好的朋友之间。可想而知,这种距离是绝对私人化的,是绝对禁止外人进入的。
个人距离一般在45厘米至1米之间。处于这一距离中的两人,不容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只有握手时才可以接触到对方。这一距离通常是用于熟人的朋友。如果想向对方表示一种亲近感时,也可以采用这种距离。
社会距离比较灵活,可近可远,可在1米左右,亦可在3米以上。这种距离通常适用于关系一般的人际交往,处于这一距离中的两人,通常隔几步远打招呼或寒暄几句便又分开。
公共距离一般都在3米以外。人们在公共场合经常采取这种距离,如公园散步、路上行走等。这种距离经常被演讲者和教师采用。
内向者一般不太与人亲近,在社交场合与别人之间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对心理距离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这一点是绝对的。我认为,距离有一种“自我矛盾”——远与近的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把握好若即若离的度,心理距离才能真正发挥其审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