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锋老师颁布的“好看”标准论,《1Q84》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稳居三甲之列。
2009是各类期望值很低的年份,《1Q84》简直可以说是本年度最好的小说。
作者自称这是他最具企图心的作品。他已经六十岁了,六十岁还能大卖,靠的是技术。书中的天吾有一个比他大十岁的情人,大龄情妇能留住体魄强健的情夫,要用上毕生所学,吹拉弹唱捏抚拍摸,十八般武艺一齐上阵。村上和他笔下的那位老姐姐一般尽心,一甲子的功力毕现:小说结构的设计很见匠心,叙事的节奏掌握得非常舒服。情节、悬念、细节一点都不马虎。《1Q84》动力澎湃情绪昂扬,阅读激点比比皆是,比起新千年以来作者其他作品的拖沓、矜持、沉闷,好上太多。
女杀手青豆“完成工作”后去酒吧放松,找到了一位依稀有肖恩·康纳利头型的中年商人。寒暄一番后,青豆问:“我可以开门见山问一个问题吗?”“可以呀。”“该怎么说呢,是很个人的问题。”“只要我答得出来。”“你的老二大吗?”接着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写中年男人的慌张失态,青豆咄咄逼人的好奇心,寥寥千余字的对话,把情境和人物完全写活了。一直有点看不上村上春树的村上龙的笔力大概也无法更胜一筹。无论是瞄着诺贝尔奖还是瞄着茅盾奖的华语作家,我敢打赌没人有那么泼辣的原创力。
村上的企图心应该不只是创作一个好看的通俗故事。他努力进军陀思妥耶夫斯基意义上的复调小说:故事人物以外,有不同的思想和对话。
1Q84就是1984。在日语中,Q和9的读音相似。小说出版前,很多人都在猜Q是什么意思,有人甚至断言Q取意鲁迅的《阿Q正传》,因为作者说他喜欢鲁迅。《1Q84》正式出版,各种猜测烟消云散。《1Q84》回应的不是《阿Q正传》,回应的是《1984》,乔治·奥威尔的《1984》。
2009年是奥威尔《1984》出版六十周年。村上以《1Q84》表达纪念。不过《1Q84》不是单纯的致敬之作,它是对《1984》的回应,更是对《1984》的疑问。Q是question mark(问号)。1Q84是带着问号的1984。
从2009回看1984(《1Q84》故事发生的年代),奥威尔预言的反面乌托邦并没有发生。但根据村上的看法,人们仍然生活在一个“错误的世界”里,这个错误和奥尼尔预言的不一样。“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让叫做Big Brother(老大哥)的独裁者登场。当然是将极权主义寓言化的故事。Big Brother从此以后变成一种社会性的图腾。那是奥威尔的功劳。不过在这个现实的1984年里,已经没有Big Brother出场的一幕了。取而代之的是,轮到Little People式的东西出场了。Little People是眼睛看不见的存在。我们连那是善的还是恶的,有实体或没实体都不知道。但它似乎确实把我们的脚下逐渐挖空下去。”
小说中的Little People(小小人)是超现实的邪恶力量,表现魔幻。而且我们现在读到的只是《1Q84》的前两部,第三部要到2010年夏天问世,谁也不知道作者会幻化出什么样的结局。也许,小小人就是全面笼罩人们生活的体制?
也许,在奥威尔的1984里,老大哥君临一切,豺狼当道,暴政的邪恶明确实在,在审美上有高级的反面品质:残酷、禁锢、坚定……对老大哥的抗争悲壮惨烈;在村上的1Q84里,小小人无微不至,蟑螂当道,体制的邪恶暧昧弥散,在审美上品质低下:黏着、执拗、荒唐……与小小人的斗争也显得琐碎卑微。1Q84比1984在美学上更低级。
《1Q84》显然集中了作者这些年思考的各种问题:老大哥、小小人、谋杀、历史、记忆、邪教、暴力、家庭、爱……不过这不是一部观念小说。村上的表达很有分寸,并没有游离情节的长篇大论,各种意见也很平衡。他的基本读者——多愁善感的文艺中青年,可以根本不理会那些观念,只享受他的故事,紧随作者设置的阴森悬念,做一次完美的噩梦旅行。
这部小说还是有一些村上小说常见的毛病。比如,各色人物一不留神,就会满嘴学问语录。给违章车辆开罚单的年轻女警会说:“套句麦克卢汉的话,媒体本身就是讯息。”粗壮的保镖贩卖枪支时会说:“契诃夫说过,故事里如果出现枪,那就非发射不可。”特别像近年国产大片的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