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流行词语看中国 作者:高虹


● 它是一篇文章的题目,更是一场思想革命的前奏曲。

● 关联词:两个凡是  精神枷锁 “左”的错误思想

与“真理”这个词汇相关联的,有一个故事流传甚广,那就是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十七岁入师门,跟随柏拉图长达二十年之久,对老师非常热爱和崇敬,师徒二人也是很好的朋友。他曾以这样的诗句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正是亚里士多德动摇了柏拉图学说的根基,他提出的“实体说”与柏拉图的“理念论”针锋相对,他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都同柏拉图存在着严重分歧。当有人指责他背叛了自己的老师时,亚里士多德回敬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

时光流转到1978年的中国,“真理”这个词更多更频繁地出现在另一个短句中,那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标志着中国在那个特殊时代冲破思想藩篱、追求真理的一场革命,这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第一句最响亮、最具关键意义的口号。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当时针对的是“两个凡是”观点。

中国自“文革”以来,“最高指示”就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不容置疑。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了,“文革”结束了,然而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如果这样,中国人民不是仍然被束缚在“文革”的精神枷锁中得不到解放吗?不难看出,“两个凡是”的实质是要把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延续下去。

在这种情形下,邓小平同志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的事业”,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第一版刊登了一篇六千多字,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这篇文章的作者胡福明,是南京大学哲学系一名老师,他在1977年8月写成这篇长文,9月初将文章寄往北京。这篇文章公开发表前,经由胡耀邦同志审定,先由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内部发表。次日刊载于《光明日报》。新华社当天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轰轰烈烈地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砸碎精神枷锁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此拉开序幕。正是这一讨论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权威观念的确立,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