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马太效应:优势积累

这辈子多少生存规则毁了你 作者:侯清恒


著名的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把“贫者越贫,富者越富”这一现象称为“马太效应”。无论个人、群体还是一个地区,如果在某个方面(比如金钱、名誉或者地位等)取得成功与进步后,产生累积优势越多,获得更大成功与进步的机会就越大。

《圣经·马太福音》中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即将到国外远行的主人,临行之时将他的仆人们都叫到跟前,将财产托付给他们保管。主人按照每个人的能力,交给第一位仆人5个塔伦特(古罗马货币单位),交给第二位仆人2个塔伦特,交给第三位仆人1个塔伦特。收到5个塔伦特的那位仆人将之用于经商,又赚到5个塔伦特。收到2个塔伦特的那位仆人也赚了2个塔伦特。然而收到1个塔伦特的那位仆人却将钱埋入土中。

很久以后,主人回来和他们算账。拿5个塔伦特那位仆人,带着赚到的5个塔伦特走到主人跟前,说:“主人,请看,我用你交给我的5个塔伦特又赚到5个。”“干得好!你是一个对许多事都充满信心的人,我将把更多的事情交给你去负责,现在就到你的土地上享受去吧。”

拿了2个塔伦特那位仆人,带着赚来的2个塔伦特跟主人说:“主人,请看,我用你交给我的2个塔伦特又赚到了2个。”主人说:“干得好!你是一个对部分事情很有信心的人,我将把很多事情交给你去负责,现在就到你的土地上享受去吧。”

最后,拿了1个塔伦特的那个仆人也到了,他对主人说:“我清楚你想成为一个强人,在不播种的土地上收获,然而我非常害怕,因此便将钱埋入地下。看那儿,你的钱就埋在那里。”

主人很生气地斥责他:“缺德的懒货,你既然明白我想在没有播种的土地上收获,那么你便应当将钱存进银行,以便我回来后可以连本带利地还给我。”

然后他回过身对另外几个仆人说:“把他的1个塔伦特收回来,交给赚到5塔伦特的人。”

“但是他已经有10塔伦特了。”

“但凡拥有者,还要再给他,让他富足;凡是没有者,连同目前所有,也要夺走。”

成功之父是成功

如果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成功便是成功之父”了。

成功和失败的最大区别是信心。越成功,就越能产生自信;越是自信便越易使人成功。从这个角度来看,成功乃成功之父。而失败会让人越来越丧失信心,离成功越来越远。

当然,我们并不反对人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对挫折抵抗力强的成年人而言也许是对的,然而对那些心智还不成熟、意志尚很脆弱的中小学生而言,并非适用。

对孩子来说,“成功之父是成功”的教育方式也许对他们的发展更适合。成功的教育让人迈向成功,失败的教育让人走向失败。即便是天才,也要有成功的机会去塑造。

成功的教育如同无影灯一般,不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阴影,反而会使他们实现自我的需要得到满足,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不断进取。

获得成功之后,因成功而产生出的自信心能促使他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伴随着取得的新成绩,自信心将再次得到增强,进而形成一种不间断的良性循环,使他不断地获得成功,从成功到更加成功。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关于人类资源的分配,《马太福音》所说的“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现象非常普遍:富人占有更多的资源——金钱、荣誉和地位,穷人却更穷。

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朋友多者,因频繁的交际而结交更多的朋友,朋友少的人则通常孤独一世;名声显赫者,抛头露面的机会便多,因此而更为有名;容颜漂亮者因其引人注目而更增魅力,也更易于讨他人欢喜,从而能得到比一般人更多的机会,甚至一些机会的大门为他们专门敞开,例如当演员、模特;一个人的教育程度越高,在高学历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的可能性便越大。

金钱方面亦是如此:假如投资的回报率一样,本钱10倍于他人者,收益必为他人的10倍;股市中那些大庄家能够兴风作浪,而散户则往往血本无归;有雄厚资本的企业能够尽情地使用一切营销手段使自己的产品得以推广,而小企业却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而今社会,“成名”已成为“成功”最快捷的方式。名声越大的人,抛头露面的机会越多,媒体更愿意对他进行采访、报道,企业也更愿意邀请他去做广告,他也因此变得更加有名。而成名又能带来许多方面的成功,诸如金钱、权力、荣誉、地位、影响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并且只要方法恰当,任何人都能够迅速成名!

“现代成名学”的开创者博斯丁创立“名声训练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行欧美各国,许多在国际舞台上声名显赫的大人物都是用该方法而成名的。例如在美国政坛有着极高声望、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擅长“表演”的里根总统,以及几次躲过世纪性丑闻、却依然安居其位的克林顿总统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成功例子。

“成名学”的核心论点是:“名人”在信息化时代是一种“商品”,“名声”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并且可以根据“名声工厂”的标准化模式生产出来,再经过媒体的褒贬炒作,在旦夕之间浮沉。而今这一产业已深入到社会的许多领域,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深厚的影响。现代名人的声名好比一台“印钞机”,瞬间便能使身价激增百倍。

所以,必须对整个名声产业各流程的运作,各行业之间的互动关系非常熟悉,特别是对媒体发稿的程序、新闻取舍的标准、什么人有权安排在镜头前接受采访等熟悉。借助媒体,制造炒作机会,才树立知名度,进而吸引赞助商。采用更加专业的声名训练方法以及利用更多的资源,能够把人推向更大的名声市场,树立更高的知名度。

可以说,不管是在生物演化还是个人发展领域,抑或在国家、企业之间的竞争中,“马太效应”都是普遍存在着的。

罗伯特·法兰克教授对“马太效应”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他觉得,在这种“赢家通吃”的社会中,赢家要想保持优势,关键在于制定游戏规则。

有许多软件开发商声明说自己的产品在各项指标上都优于微软的产品,这或许是事实(起码在部分领域或部分环节上是这样),然而人们普遍采用的还是微软的产品。

这是为什么呢?

首要原因是微软的信誉度。从DOS系统到Windows时代,微软始终保持着90%以上PC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这为其赢得了巨大的信誉。

其次是微软产品的兼容性要明显优于其他产品。微软产品本身功能强大固然是重要的因素,然而更为重要的是,绝大部分硬件与软件开发商都不会另外开发一套和微软产品“不兼容”的产品或者系统,因为那无疑是在自掘坟墓。换言之,微软能够不去考虑是否和别人兼容,可是别人却必须得考虑自己的产品能否兼容于微软的产品。如果产品的影响力不够大,不管性能多么优秀,都不可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