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卖友求荣(8)

崇祯王朝 作者:赵云声


 

“既有书信,即为通敌!”崇祯冷视一眼,因韩与袁崇焕有师生之谊,对其早有成见,今又见他在朝堂之上公开指责顶撞,故而恼羞成怒,“你为座师,他为学生,亲者为近,已使爱卿黑白不分,敌我不辨!”

韩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气愤地又上前一步,欲行分辩:“陛下!臣以为……”

崇祯已是不胜其烦,不待他开言,便粗暴地打断:“你无须再说了!”

但韩宁折不弯,他豁出老命,据理力争:“陛下!老臣今日不尽言说出,是老臣有负陛下;陛下今日不让人言,杀掉老臣,是陛下有负老臣!”

崇祯哼了一下,不屑一顾地说:“你一生为官,满腹学问,竟不知忠奸二字!”

韩一生最受不了的就是一个“奸”字,而身为皇上的崇祯竟以此来羞辱自己,他岂能退让:“老臣将忠奸二字剖析于陛下:炎黄子孙,绵延万年,多少忠臣敢于直谏而失宠,奸臣善于求媚而得势,天子何辨忠奸?生为人臣,独出心裁立敢言为奸,谗言媚上为忠,正邪混淆,忠奸颠倒,陛下何以能思慎如初,长福百姓?”说到这儿,韩因崇焕蒙冤、奸佞得势、皇上失察以及自己身为首辅却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而感触良多,不由得竟失声痛哭,老泪纵横道,“天子人君啊!你愧对太祖太宗,立贤无方,将误大明天下啊!”

崇祯自登基以来,尚未受过如此斥责,故恼羞成怒地大叫:“拉出去!廷杖四十大板!”

锦衣卫立即上来架走白发苍苍的首辅韩。

韩虽泪水徐徐,但依然铁骨铮铮:“忠臣节义之士,何惧以刑威胁!”

周廷儒见状,连忙躬身上前,悄声地说:“请陛下息怒!首辅生性倔强,年老糊涂,认准的歪理咬住不放,皇上不必与之计较,当宜连同袁崇焕通敌案一并处置。”

崇祯斜视一眼被架起的韩:“罢了!首辅人老体弱,朕不忍加刑,免除廷杖,从轻发落,罢职回乡。”然后,他将目光扫向列朝官员,以天子威严厉声下旨:“次辅钱龙锡历践朝纲,私结边将,投狱问罪!袁崇焕凌迟处死!”

朝堂之上,立时一片大哗!

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被称之为“铁血皇帝”的明成祖朱棣,为了推行他们的所谓“以猛治国”,设置了中国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刑罚。这些酷刑名目繁多,不可胜数:像什么“刷洗”、“秤竿”、“抽肠”、“剥皮”、“墨面”、“断舌”、“阉割”,以及什么挑膝盖、锡蛇游等;而在死刑方面,则有“弃市”(即杀头)、“枭示”(也叫枭命)、“种诛”(就是族诛,一人犯罪,杀灭整个家族)。但其中,最最野蛮残酷的,还是凌迟。

所谓凌迟,即是俗称的剐刑。凌迟者,先断其肢体,一刀刀、一点点地削割其肉,最后方割断咽喉。

这是犯有“大逆”之罪所遭受的极刑,而对大明王朝赤心耿耿、功高盖世的袁崇焕,却因忠正无私而遭此厄运,这怎能不令人为之扼腕呢!

但更令人嗟叹扼腕的,还是京都的城民。当一张印着朱红“圣谕”二字的露布贴在街头,上面赫赫墨字写着:“袁崇焕凌迟处决敕”时,人山人海的北京城民争相观阅。

这些被袁崇焕千里驰援浴血奋战解救出来的百姓,不仅没有一人对袁崇焕有一丝的感激或同情,相反,满城百姓还是一片咒骂声。

一老先生目视布告,愤恨地朗朗诵读:“……罪臣袁崇焕欺君谋叛,结奸蠹国。明为复辽,暗通敌国。私藏夷使,助贼入关。戎马拒战,坚请入城。生灵涂炭……”这位看上去颇知书识礼的老先生,读着读着不由啐了一口唾沫,气愤骂道:“家贼!国贼!猪狗不如的东西!真该千刀万剐!”

这能怪北京的城民吗?露布上两个朱红的大字“圣谕”,说明这是至圣至明的皇上的谕示,普通百姓怎么可能去怀疑,怎么敢去怀疑这“圣谕”的对错真假呢?百姓均怀着对圣谕的无比崇信,因之对袁崇焕更加恨之入骨,七嘴八舌地纷纷咒骂:“凌迟处决,活剐千刀,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