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决定和刘邦一争高下,如果真能打起来,或许中国的历史将会被改写。然而这一决定最后无疾而终。
为什么没有打起来呢?因为刘邦熄灭了项羽的一腔怒火。
刘邦究竟用了什么方法让怒火冲天的项羽冷静下来呢?这就要感谢关键时刻蹦出来的一个人,他的出现简直就是救了刘邦的命。
此人便是项羽的叔叔(季父)项伯,时任项羽的左尹,也就是左丞相。项伯听闻项羽的决定之后,连夜赶去刘邦大营找张良,他不是想通风报信,只因张良与他是生死之交。项伯是知恩图报之人,一心只想要救张良于水火之中,情急之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直奔刘军大营而去。
项伯来到张良帐中,将项羽第二天一早就要动手的消息和盘托出,然后让张良赶快跟自己走,免得到时候跟刘邦一块儿葬身战场!项伯此举并非有意泄露项羽军事机密,而是有一种信念在支配着他:知恩图报!项伯夜入刘邦军营目的是救出张良,不让张良跟着刘邦一块儿完蛋。一旦明早大战开始,刘邦在劫难逃!张良也在劫难逃!
张良听完,心里咯噔一下,但依然佯装镇静。他对项伯说,我是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的,今天沛公有难,我要是只顾着自己逃跑不就成了不义之人吗?那怎么行!我必须把这件事告诉沛公。
张良这番话颇有讲究,打出“义”字旗号,令项伯无言以对。项伯救张良是出于“义”,张良通知刘邦也是“义”,项伯不得不妥协,同意张良将这个绝密情报告诉刘邦!从两人这番你来我往之中不难看出,张良的确比项伯高深莫测许多,他看出项伯只认个人之“义”而不顾集团之“利”的糊涂人,便以此攻心,顺利拿下。
就这样,刘邦提前得知了项羽的大战计划,好歹还有点时间来酝酿化解的招数!刘邦实在没有想到项羽真会痛下狠手。自己一时糊涂,竟然忽略了项羽这只出山猛虎!现如今,人家项羽不跟你玩约定,要跟你玩实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毁灭性打击,几乎一路顺风顺水的刘邦被狠狠地打了一闷棍,急吼吼地问着,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其实此时张良早已心中有数,但他并没有立即直抒己见,而是皱着眉头问刘邦:谁给您出的扼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入关的馊主意?刘邦急于得到张良的解危之策,所以毫不隐晦地“招供”自己是听从鲰生的主意。
张良又问,您觉得自己这点兵力能抵挡得住项羽吗?此话一出,空气瞬间凝固,刘邦深觉难堪,沉思了一会儿,不得不承认,我不是项王的对手,那现在该怎么办呢?
这两问,表面上看来是在了解情况,实际上是在引导刘邦认清形势:项强、刘弱是客观事实。
张良见刘邦已有悔意,这才娓娓道出破敌之策:你去告诉项伯,说你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张良的应急之策,概括一下就是四个字:政治欺骗!缩简为两个字就是“欺骗”!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骗!
不就是“骗”吗,刘邦心领神会,没再多问。骗人他是不用人教的,老练得很呢!刘邦定了定神,突然问张良说:你怎么会有关系如此深厚的旧交呢?张良从容地解释道:我和项伯在秦朝的时候就是密友。有一次,项伯杀了人,犯下死罪,我设法救了他。所以,如今他看我有了危难,便来救我。
刘邦的这番问话看似突兀,其实不然!刚才刘邦急得跳脚,那是真蒙了,一心只想着该如何应对危机,脑子里想不了别的。现在有了对策,心里安稳不少,便将事情前前后后细细琢磨了一番。在刘邦看来,大战在即,项伯夜闯敌营,将绝密军情通告张良,这实在不合情理,其中必有隐情。由此可见,刘邦的政治警觉性是很高的。
刘邦幸运地提前得知即将到来的重大危机,并从张良那里得到了化解之法,那么,他将如何开展这场危机公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