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谈国学》 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2)

季羡林自选集:谈国学 作者:季羡林


现在再谈第二层意思。国之所以可爱,之所以必须爱,原因是很多的。专就中国而论,由爱我们的伟大的传统文化而爱国,理由是顺理成章的。我一向主张,在整个人类大家庭中,文化是大家共同创造的,国无论大小,历史无论久暂,都或多或少对人类共同文化宝库有所贡献。但是同时,又必须承认,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贡献是不一样的。我国立国东亚大陆,垂数千年。我们祖先的几大发明名垂千古,至今人类还受其利。我想,除了主张“全盘西化”的人以外,中国人一谈到自己的文化,无不油然起自豪感。我们当然不能也不会躺在祖先的光荣的文化传统上睡大觉,我们还必须奋发图强,在旧基础上赶上新世界。这一点用不着多做解释。专就爱国主义而论,有这样传统文化的国家,难道还不应该还不值得爱吗?

最近几年以来,我常常思考中国知识分子与爱国主义的问题。我逐渐认识到,中国知识分子(当然劳动人民也在内)是世界上最爱国的知识分子,是世界上最好的知识分子。其中原因,上面讲的传统文化只能算是一个,从近代史上来看,还有别的原因。

中国自1840年以来,遭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知识分子对此最为敏感,因此养成了爱国的传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虽然也是讲爱国主义的,但是这种爱国主义是经不住考验的。一到关键时刻,立刻就“有奶就是娘”了。

我想把中国知识分子按年龄分为三类:老、中、青。老知识分子是在旧社会呆过而且很多是在国外呆过的。他们根据亲身体验,深知国家不强,必定受人歧视。所以这一批人爱国心特别强烈。在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不少人遭受批判,大多数人在“史无前例”的时代遭受非人的待遇,至今仍然爱国如常。“物美价廉,经久耐用”,指的就是这一批人。

中年知识分子没有遭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他们受到了传统文化熏陶,也是爱国的,现在正为祖国辛勤服务。

青年知识分子则丝毫没有受过外国的压迫。他们对解放前的情况,只是从书本上或老人的口中知道一些,印象是淡薄的。对他讲爱国主义,理论上易讲,事实上难说。今天的大学生都属于这个范畴。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应该是重点。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多想一些办法。向他们多讲一些传统文化,讲一些历史,看来这会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总之,我认为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是息息相关的,相辅相成的,两方面都要多讲。

1989年月10月13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