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听这话,不禁都大感意外,郑鲍原本安下的心立刻又吊了起来。左秋明首先追问道:“道长先说是,后来又说不是,这是什么道理?依我看来,这张签条同刚才那张没什么两样啊!”那道士笑着说道:“这位先生说得不错,若从外观而论,这张签无论是纸质、形状、字体,乃至签文格律都同小庙的很是相似,所以起先小道也是看走了眼。可是方才我却发现这签另有一个问题!”
郑鲍连忙问道:“道长发现了什么问题?”那道士回答道:“小庙的签分放在四个签筒里,每筒各是五十五签,总共是二百二十签,并没有签号在二百二十以上的,可这签条上的签号却是‘二三二’,也就是二百三十二号之意。由此可见,这张签并非小庙所出。”三人听完这一番解释,不由得面面相觑,一时都说不出话来。左秋明还是不太相信自己会看错,道:“道长真能确定这签不是你们城隍庙的?”那道士笑道:“我在这庙里看签解签少说也有七、八年,不少的签文都还是由我亲自抄写的,又怎么会认不清呢?还请先生勿要多疑,这确确实实不是小庙出的签。”
陈久生心中一动,问道:“既然道长对签文如此熟悉,那么依您看,这签会是从哪里求来的?”那道士略一思索,摇头道:“就小道所知,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庙观会有那么大的签号。除非……除非是一些民间高人自己设的签堂,或许还有这个可能。但是他们散落各地,恐怕并不太好找啊。”顿了一顿,忽然问了一句:“不知几位何以会对这个签条的来历如此感兴趣?”郑鲍一听,连忙回答道:“这嘛……这签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求来的,据他说很是灵验,但可惜他已经回乡下去了。我不晓得是出自哪里,所以来打听打听。既然不是城隍庙的,那么道长可否指点一下,哪位高人会摆这么多的签?又或是这样的签堂所在何处?”他不愿将自己的身份以及所查之事泄露,故而临时编造一番,搪塞过去。那道士听了也不曾疑心,摇头说道:“这个小道可就不太清楚了。”又另找了几个道士询问,但也都说不知。只有一个老道士想了一想,说道:“三位不妨去城隍庙外的八桥街打听一下,那里倒是有几个摆摊算命的,他们同行之间或许会有人晓得。”
三人都觉得在城隍庙内已经难有进展,略一商量,决定听从这个老道士的话,去八桥街打听。他们谢过了那几名道士,正要出庙,郑鲍忽然心血来潮,居然折反回去拿起个签筒摇了几下。只听“啪”的一响,一枚竹签掉落了出来。郑鲍拾起,从那解签的道士手中换了签文,方才与陈、左二人一同出了庙门。
左秋明待走到了城隍庙外面,才忍不住笑着问道:“老郑你不是从来不信这个的么,怎么今日也转了性,竟然自己主动去求上一签?”郑鲍摇头苦笑道:“我也不晓得是为什么,只是刚才突然兴起,便有了这个念头。”陈久生问道:“可是为了这桩无头悬案求的么?”郑鲍点头道:“陈老弟说得不错,我正是为了那凶案而求,只可惜手气并不怎么好。”说完,将签条递给二人。只见是第一百四十七签,签文是:“暗夜行路,旁有荆棘,慎而又慎,恐有害星。下中!”陈、左两人看后,脸上都不由微微变色。郑鲍见了,反而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案子破不了,担干系的人是我。我都还没着急,你们慌什么?这不过是一时好玩而已,怎么可以当真?我相信事在人为!这东西嘛……只该进到那里去!”一挥手将那签条丢进了废纸篓,大步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