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何去何从7

毕业后,我们一起淘金 作者:叶韧


回到学校,韩石第一件事就是把消息告诉了晓苇。

晓苇也觉得这是个名利双收的美差,但她对韩石摇摆不定的处境有些担忧:“离考研只剩不到四个月了,你还考不考了啊?”

“不知道。反正也就十多天,回来了再说吧。”韩石听了坤哥的分析,其实内心已经放弃考研了,不过他怕晓苇说自己意志不坚定,没敢说出口。

在宿舍收拾行李的时候,韩石没敢向宿舍的哥们明说,只说家里有点事,离开一个星期,有事的话打他手机,如果老师点名就说他“肚子痛,去看医生了”。其实,毕业班的学生,老师已经“不管”了,班上的同学各忙各的,也没人会关注到他。

第二天早上,韩石赶到师大,和坤哥、另外三个研究生,还S市团市委的人碰了头,驱车前往S市。临行前,坤哥私下嘱咐韩石说:“老弟,我可是看在老乡、校友兼朋友的面子上极力举荐了你,你可要好好干啊,不要辜负了谭书记的期望。”

韩石深感责任重大,像立军令状般说:“我会全力以赴!”

“好,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S市在广东的东部,是一个中等城市。从广州出发三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团市委的干部把他们安顿在一家三星级的宾馆,他们工作的地方就在宾馆的房间里,每人都配好了能上网的手提电脑,书桌边堆着几大箱的资料,是团市委让各单位报上来的。负责此项工作的几个领导在晚餐上给他们接风洗尘。晚饭后连夜开了一个“碰头会”,详细介绍了编这本书的背景、目的、意义,并提了几点“期望”。韩石和三位研究生翻了翻那些资料,觉得篇篇描绘的都是光辉形象,用的都是二十年前那些歌颂式的让人看了起鸡皮疙瘩的文风。在讨论写作思路的时候,韩石向团市委的领导们提出三点建议,其一要精心选人,在这几百个“光辉形象”中,要坚持不唯官高、不唯名大、不唯财粗的原则,挑选出真正有代表性的、能起到感召年轻人作用的人物;其二要以讲故事的形式重组材料,不能沿用原文那种讴歌式的写法,要有可读性,生动性;其三要讲究包装,每篇文章配的主人公相片不要那种威风八面稳坐大班台的,也不要正儿八经的肖像头,要用工作、生活、学习中真实自然的场景相片……

韩石提建议的时候,一个带着几个下属的领导走了进来,屋里的人都起立迎接,原来这就是坤哥的老领导谭书记。谭书记示意韩石继续讲,韩石有些紧张,第三点关于“包装”的思路都迷糊了。谭书记等他讲完后微笑着问:“你就是韩石吧?刚才说得很好,就按这个思想再好好酝酿。下面我提几点意见……”谭书记大概的意思是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希望他们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任务。

开完“碰头会”后,韩石和其他三个研究生又坐下来继续探讨,作了具体的分工,一直忙到深夜才休息。

第二天,紧张的撰稿工作开始了。韩石负责文化界和教育界,先是对一大箱的材料认真阅读,选出他认为该入选书中的名单,交由团市委研究确定。定下名单后,他要对这些人的材料进行再熟悉,紧扣“青年、励志、成才”的主题,以故事的形式重新组织文字,材料不够的还得重新收集,通过团市委的人联系作者或主人公,进行电话采访。

一个星期内每人要完成十四五个人物的采写任务,工作量非常大。韩石他们四个人每天从早忙到晚,吃饭、工作、睡觉都在房间进行,足不出户。忙到后期,基本上是通宵达旦。

韩石从来没试过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熬到最后几天,他两眼肿胀,脑子一片迷糊。可此时已经骑虎难下了,为了赶进度,完全靠意志硬撑着继续写。团市委的领导看他们那么辛苦,有些怜惜,可是团代会马上要召开了,这份谭书记看重的献礼无论如何都要在会前付印,他们也焦急。

终于完稿了,韩石交出厚厚一叠文稿,就再也撑不住,倒在床上昏睡过去。

另外三位研究生也如期交稿,他们也撑得很辛苦,纷纷抱怨这份差事不好做,早知道不来了!韩石也觉得苦,但认为值得。以前他觉得写书、出书是个非常遥不可及的梦,想不到这次十天就如期完成了任务。写书的过程中他接近到许多青年成才、创业的故事,感触颇多,心里有一股马上就投身社会大展拳脚的冲劲。和师大中文系的研究生合作,韩石开始还有点心虚,后来自己进度比他俩还快,文字也不逊于他们,他心里有底了:不读研,一样可以凭本领出来混口饭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