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 未雨绸缪——高欢的乾坤大挪移(3)

后三国风云-上 作者:赵王


 

若不是洛阳之行这两件事的接连刺激,可能高欢依然还会欢天喜地守着函吏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第一件是大事,绝对的国家大事!京城的羽林卫士因待遇问题去围攻尚书省,火烧朝廷大员张彝府第,朝廷对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最后竟不了了之。这让高欢彻底明白:天要塌了,朝廷已经撑不住了。

第二件是小事,绝对芝麻大的小事!可这小事给高欢带来的震撼却比那件大事要深得多。与高欢在洛阳接头的上司是令史麻祥。麻祥一日用餐时突然兴起,便赏了一块肉给高欢。高欢本来就不习惯站着用餐,一时得意忘形,竟然也上前坐在凳子上啃了起来。这可伤害了麻祥的自尊心:本是好意让你沾点油水,你却得寸进尺,敢与我同桌而食,这不明摆着瞧不起我这个长官吗?为了这块肉,高欢竟被抽得皮开肉绽,挨了麻祥的四十大板。

洛阳的那把火,让高欢彻底清醒了:天下乱了,这财产家业守得再牢,也只能拱手让人。而麻祥的那顿板子,让高欢更加刻骨铭心:依靠别人的恩赐,永远只能任人宰割;唯有成为人上之人,一切才由自己生杀予夺!

一回洛阳,高欢便散尽家财,结交各路好友。云中的司马子如、秀容的刘贵、怀朔的孙腾、侯景这些基层的小官员都成为了高欢的莫逆之交,加上姐夫尉景、段荣以及小舅子娄昭等亲戚在一旁张罗,小公务员高欢已建立了自己的小圈子,怀有澄清天下的大志。虽然在杜洛周、葛荣的叛军中高欢接连碰壁,但在尔朱荣的赏识下,高欢的仕途之路便顺风顺水,最终混到了晋州刺史的位置。如果尔朱荣不死,高欢自然不会轻举妄动。可现在,尔朱荣遇刺,元子攸被弑,天下再次无主,这时的高欢怎还会安心当他的一方刺史?恰逢其时,不可一世的尔朱兆却向他伸出了求援之手。

可怜的尔朱兆

这已是尔朱兆第二次向高欢发出邀请了,上一次他的好意却被高欢婉拒了。那次尔朱兆要去攻打洛阳,要高欢一同前去谋取富贵——尔朱兆认为高欢是叔叔尔朱荣一手提拔的,又是义薄云天的好汉,肯定会给叔叔报仇的。可高欢拒绝了,以家门口山贼未平的理由推辞了。尔朱兆很懊恼,本是觉得此趟买卖把握大,把你高欢当成兄弟,才想让你分一杯羹的,没想到你竟推三阻四,你以为我那个吉梦是白做的?

山贼未平当然只是托辞,老谋深算的高欢之所以选择静观其变,是因为他觉得此趟攻打洛阳风险过大,一旦失手,就是家破人亡的后果。目光短浅之人做决定时,只会想到若是失败会付出什么代价,高瞻远瞩的人则会考虑:即便成功,我还会失去什么?而正是对成功的忧虑,才是高欢真正按兵不动的原因。是的,即使成功打下都城,废掉天子又如何呢?此时的高欢已不像三年前“河阴之难”时那样冲动了:当时他为了取悦尔朱荣,竟然劝其称帝,没想到局势突变,他自己也险些被贺拔岳的谗言害死。

经过了三年的磨炼,他明白了政治声誉的清白对一个想成就霸业的人是何等重要!的确,尔朱兆此次攻打洛阳胜算很大,自己跟着去肯定能加官晋爵。但元子攸已经即位三年,是天下公认的君王,他谋杀权臣也算名正言顺;而尔朱兆虽师出有名,但终究是以下犯上。且尔朱兆有勇无谋,就算一时得志,终是秋后蚂蚱,蹦不了多久的。成功了,也就是眼前这一点蝇头小利,却为此要一辈子背负谋逆造反的恶名,值得吗?孰重孰轻,高欢心里一清二楚!

当然高欢也不是那种以死报效君王的纯臣,可他更不会冒然做出以下犯上的蠢事,这从以后他跟几位北魏君主的恩怨情仇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他对君主的态度要比曹操温和一些,不会把曹操那种咄咄逼人的霸气时刻写在脸上,但在本质上却与其如出一辙:即便不赶尽杀绝,但绝对要为我所用!

这是尔朱兆第二次示好了,还是拒绝吗?虽与上一次才相隔了一个多月,但天下的局势已全然不同了:元子攸已死,新即位的皇帝元晔只是个摆设,天下即将四分五裂,又到了浑水摸鱼的好时机。

高欢的幕僚都盼着尔朱兆被陵步蕃攻垮,这样起码自己地盘里能少一个劲敌,所以都劝高欢不要救援。高欢当然喜欢坐山观虎斗的感觉,但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帮尔朱兆一把。他明白现在天下尽是尔朱氏的势力,山西这一带更是尔朱氏起家之地,自己虽据有晋州一地,但终究势单力薄,寄人篱下,日后还得靠尔朱兆关照。虽然尔朱兆此次凶多吉少,但一旦风云突变,挺过此次凶险,见自己见死不救,肯定会恼羞成怒,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高欢考虑的不只是“害”的问题,还有“利”的关系!因为尔朱兆手上有着一座让高欢垂涎三尺的金山,可那宝藏捏在尔朱兆手里却连废铜烂铁都不如。高欢知道要想横行天下,非得把这堆废铜烂铁搬出来“变废为宝”不可!但这需要尔朱兆点头才行,所以他门口这把火一定要帮他灭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