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被轻松拔下,不可一世的尔朱家族终于感到了恐惧。和事佬还得让最胆小的尔朱世隆充当,他明白这一家人再这么相互折腾,迟早会让高欢一个个收拾掉的。他放下了中央首脑的架子,备了厚礼,低声下气地请求尔朱兆一块出兵剿灭高欢。为讨好尔朱兆这粗人,他还让这新任的皇帝娶尔朱兆的女儿为后。这下尔朱兆摇身一变,变成了皇帝的老丈人,既然现在女婿有难,自己当然得出马相救。
尔朱兆是被千辛万苦请来的,而尔朱天光则是被诱骗来的。可诱骗尔朱天光的并不是尔朱世隆,而是一位名叫斛斯樁的官员。
这位斛斯樁当初也是尔朱荣身旁的红人,他行军打战的能力虽一般,却是花言巧语的高手,在这乱世之中一直活得特别舒服。他最擅长的本事是投机,一直奉行“择良木而栖”的原则。他虽不停地更换主子,但总是能讨得新主子的欢心,这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本事。尔朱荣尸骨未寒,时任东徐州刺史的他便投奔了元悦(梁武帝又脑子发昏,派人送这位王爷回来抢位子)。结果时间不长,尔朱兆攻入洛阳,他看元悦不成器,便马上又跑回尔朱家族那里混日子。
可有一天他脑子发热,得罪了尔朱世隆,差点被处死,幸亏有尔朱天光竭力相救,才幸免于难。他觉得尔朱家族这么为非作歹,这日子肯定长不了,他又想借高欢之手除掉他们。
这次征伐高欢,他便力劝尔朱世隆把尔朱天光也一块捎上(多阴险啊,尔朱天光可是救过他的命)。尔朱天光本不愿蹚这混水,但经不起斛斯樁苦请,也只得率兵前来。而他手下大将贺拔岳、侯莫陈悦都没有随他同来。
自尔朱荣死后,尔朱家族这回总算和和气气地聚在一起了。尔朱天光自长安,尔朱兆自晋阳,尔朱度率自洛阳,尔朱仲远自东郡,四路大军皆会聚于邺城一带,号称二十万,夹水而阵。
此时,在他们眼里,高欢是家族最大的威胁,可他们万没想到藏在队伍中的斛斯樁才是他们身后那把最可怕的刀。相比而言,尔朱家族成员是坏人,高欢则是来收拾他们的英雄。可与英雄一样,坏人最怕的也是小人。而两面三刀的斛斯樁便是彻彻底底的小人,他就等着落井下石的那一刻。
韩陵之战
契胡人、六镇人,北魏末年最骁勇善战的两股力量又相逢了。
邺城,是六镇人最伤心之处。四年前,他们在葛荣的带领下横行河北,即将南下攻占洛阳,却在这城下遭受了尔朱家族的凌辱:几十万人竟被尔朱荣的七千骑兵兵不血刃地击溃。从此他们陷入了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之中,在契胡族的凌暴下奄奄一息,几乎退出历史舞台。幸赖高欢偷梁换柱,才让他们重又昂首挺胸地回到了邺城这片土地,等待着与尔朱家族的再次决战——既然在此地跌倒,那我定要在此地重新证明自己。
然而时过境迁,此次决战与四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尔朱家族财大气粗,尽集天下精锐,带甲二十万人,完全没有尔朱荣当年排兵布阵时的捉襟见肘之苦。可六镇之人却全无往日的辉煌,如同从暴富户又跌回了破落时期,与当年葛荣号称的雄兵百万相比,人数只能抵得他的零头一个,只剩下可怜的三万多人面对尔朱群狼的虎视眈眈。虽然今天也有几千汉人赶来助阵,可这些只会种地的汉人会打仗吗?
四年时光流转,六镇人的一切都在衰退,唯一增长的只有仇恨。同一片土地,面对更加强大的对手,这一切似乎都注定着六镇人的再次败亡。
然而还有一点微弱的希望,因为双方的领军人物与当年也不同了。尔朱家族的头不再是智勇双全的尔朱荣,而换成了勇而无谋的尔朱兆;六镇的首脑也不是目空一切的葛荣,变成了足智多谋的高欢。可高欢能力挽狂澜,颠覆这一切吗?
高欢明白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生死之战。但尔朱家族败了,或许还能返回他们的晋阳、洛阳、长安、徐州死守,可自己一旦输了,还有活路吗?
然而他毫无胜算,因为敌人太强大了,二十万人马,而他手中的步兵只有三万人,外加骑兵两千,众寡太过悬殊了。
如何应敌,是首要的问题。依靠邺城的坚城厚墙死守吗?这似乎是个好选择。可高欢放弃了,他明白如此被动地守城,最终会孤立无援,失败是迟早的事。高欢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主动出击,率兵出屯城外,最后直至邺城外的韩陵山安营扎寨,而把守城的任务交给了新上任的吏部尚书封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