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懋姐介绍我进入的是她所在的一家当地周报:《商务精英周刊》。
这是一份以大都市商务人士为受众群体的周刊,已经发行三四年了,是“第一份由西南地区的经济活力地区直辖市重庆辐射全国的成熟细分市场周刊”。
在入职的时候,覃主任把厚厚的一摞报社简介、报纸定位、特色优势等资料发给我,让我迅速熟悉报社情况。
作为一个曾经的读者,未来的记者,我才第一次从纸张印刷等角度来看待报刊。
这摞资料是一份不错的入职教材,里面不仅有印刷纸张方面的知识,还有采编内容、发行数据、经营市场的知识,对像我这种新手来说是很好的常识普及和入职培训。
轻涂纸印刷质量不错,针对商务人群的读者定位需要报刊的杂志用纸比新闻纸上档次,成本却比杂志用的厚厚的铜版纸成本要便宜很多。
我们报纸每期大约有八九十页,报纸的广告占二三十页,大多数是本土广告客户投放的,非常利于本土客户树立品牌形象;而逢年过节广告量和内容都要同时增加,所以报纸厚度过百页的时候就算是一年中的旺季。
我办完辞职手续,正式入职实习岗位已经是一周以后。在这期间,我去李懋姐办公室拿了一大摞杂志。
她在一间大办公室里,里面有三张桌子,我找到埋在各种报纸、杂志、纸张中的她时,她正埋头赶稿。“思思,你自己挑,杂志都在柜子里……挑几本你不常看的吧!你可能要先从做服装入手。先多看看男装吧,你可能不是很熟,熟了再回头看女装……”她忙得头也不抬。
我在她背后那面巨大的书柜里翻拣了半天,找到数本《时尚先生》、《男人装》、《名牌》、《哈佛商业评论》……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我突然翻到一些不太常见的《CASA》和意大利版《VOGUE》,惊喜地问她,可不可以借几本这些?
她有点舍不得离开眼前的工作似的抬起头,看了一眼我手上的杂志,瞳仁一闪,站起来,从更高的架子上踮着脚又取了几本递给我。
我定睛一看,有繁体字封面的《职场》、《号外》、《诚品好读》,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以英文做名字的杂志,如《JET》、《MILK》、《GQ》。我着实没见过这些陌生的杂志,好奇地翻了翻,跟我平常看的杂志真是有些不一样。
“辛集思,难得你喜欢看这些,这些都是港台版的好杂志,我四处托人带来看了以后就堆在这里,平常也没人翻,尽沾灰了。你喜欢的话拿去翻翻吧,对你以后的工作启发思维很有用的!跟你平常见到的杂志有些不同……数一下,一共多少本,看完给我拿回来就是了。”她认真地说,“对了,结合我们的刊物一起看,看哪些是你可以用的,别忘了多看看男装、鞋帽搭配和钟表之类的,以后可是你的工作重点。”
一共14本。
我两只手抱着一大摞书,刚走出她办公室就后悔了:这些杂志都太厚了,简直像抱了几块砖头一样沉,从我的肩膀到上臂,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重量。
为了这堆杂志,我专门奢侈地打了个车回到我租的20平方的小屋。
那一个星期,我哪里都没有去,把自己关在家里,像一片面包吸吮牛奶一样疯狂地吸吮着各种信息——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对我有什么作用。就是以前没怎么看,使劲翻翻,翻到自己喜欢的反复看一遍加深记忆,如果有需要再记录下一两句有意思的话。
我看到一本《号外》上写“传奇之所以是传奇,是因为她永不固步自封,永远能让后来者重新演绎,而且每一次的新演绎都必然是精彩绝伦的,因为她本身便是独一无二的”。我深以为然,并把它记在了我崭新的大红色笔记本上。
没想到这段话深深地影响到我之后对奢侈品的价值观。
那是后话了。起码,现在,当下,我深深地感觉的一股新鲜刺激的风扇动着我原本并不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觉得自己仿佛正在步入一个杂草丛生、异香扑鼻的神秘森林,也许我会成为森林之王的猎物,也许森林之王会成为我的猎物,而最大的诱惑就是面对前路我的茫然无知,我的闷头瞎闯到底会带给我幸运还是毁灭……
床上桌上铺陈着一堆杂志,我仿佛找到了我原本应该做的职业。
原来,我是那么爱好这个行业,熠熠发光的杂志封面,杂志页面上那些珠宝、首饰、烟斗、雪茄、红酒、汽车、快艇、豪宅仿佛海妖的歌声催眠着我,把我吸引向一个铺满宝石的深海……
那一周,对所有的吃饭外出邀约我基本上没有理睬,除了我妈和李懋的电话我有耐心接听外,其他人的电话我恨不得一听到就挂断!
李懋只在周五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让我上网查询一下一个刚刚在重庆上市的男装品牌的资料,她告诉我,我的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要协助她把这个男装品牌20万的广告份额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