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明天的你我
该怎样重复那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
这歌声中可以想起很多,比如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比如说“枫桥夜泊”等等,对于我来说,却总能联想到颜回之死。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贫病交加,从一个社会的整体环境来说,实在是可叹。所以,孔子一生致力于推行仁道,就是要从社会整体的环境上来均富,让穷人也能分享社会改革的成果,让各个阶层和谐相处,总体目标是全民的富强康乐,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一旦人不幸而陷入困境,贫病交加,怎么办呢?社会福利的问题我们姑且不说,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有三种方式对待“贫病交加”的现状:一,牢骚满腹,骂社会不公;二,虽然穷但不愁,依然快乐着,日子还得过,生活还得继续,慢慢想办法渡过难关,穷是穷,但就是不愁,绝对不愁,所以乐天知命而不忧;三,穷又愁,烦恼无边无际,结果是穷愁潦倒,很快身体就跨了。
孔子认为,心理上不添愁,这个修养就叫“君子固穷”,这是相当高的境界。颜回做到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的生活境遇有多差呢?只有“一箪食”——煮好的饭,家里买不起碗,就装在竹子编的器皿里。前几年,我去海南某县一个度假村吃饭,发现饭店故意不用碗,而改用竹筒盛饭,还美其名曰“竹筒饭”,不由想起颜回的“一箪食”,但今天的度假村是为了招揽顾客,标榜时尚,而颜回的“一箪食”是实在买不起碗。
“一瓢饮”,那个时候自来水肯定没有,家里打个压水井,自然也不可能有,古代的水是要花钱买的,挑水卖是一种职业,颜回买不起那么多水,只有能力买一瓢冷水。
“在陋巷”,住的地方呢?在陋巷,破破烂烂的危房,任何人在他这种情况下,都会想方设法申请低保,都会忧愁加上烦恼,可是,颜回没有这样,他心里一样很快乐,心境并不因为物质上的穷困而受到任何影响。对他而言,看到外面的世界,感觉依然是“车如潮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孔子大加赞扬。
孟子说:“贫贱不能移。”受得了寂寞、平淡、贫穷,所谓“唯大英雄真本色”。更进了一步,“贫而乐,富而好礼”,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学谓之贫”。孔子“仁”学的核心就是教导人们安贫乐道,“道德的修养达到宁静安详的境界,永远保持修养上的这个境界,久而久之即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拿孔子这个观点来看现代的世界,如果孔子还活在今天,不知作何感慨。今天世界的一切都是喻于利,处处要把利欲摆在前面才行得通。厚黑学居然成畅销书。不过,满天下都是小人,也就单纯了,麻烦的是,始终还有小人与君子的分野存在,这就很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