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四、微子、箕子、比干

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作者:陈清华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论语·微子》)

微子,名启,是纣王的庶兄。之,指纣王。箕子,名胥馀,是纣王的叔父。比干也是纣王的叔父。意思是说,微子因商纣王无道,屡谏不听而离开他。箕子因商纣王无道,于是佯狂为奴仆。比干直谏商纣王,结果呢?被剖腹挖心而死。

唐尧、虞舜,这样的帝王,因公忘私,道德高尚。为人臣子,遇到这样贤明的君主,自然是人生之大幸;而夏桀、商纣这样的帝王,则残暴无比,只图一己之乐,不顾他人的死活,百姓怨声载道。为人臣子,遇到这样的昏君,怎么办呢?孔子举出商朝的三位臣子,微子、箕子、比干,作为楷模。这三人全部都是仁者。他们三人都是以社稷为重,个人私利抛在一边,虽然最终没有能感化商纣王,但他们三个人都尽心了,所以孔子仍给予“仁者”的至高评价。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就是“仁者”,其气节堪与微子、箕子、比干相媲美。在近五十年的仕宦生涯里,颜真卿恪守儒家忠孝之道,历仕德宗等四朝,为官廉洁,忠贞刚烈。他从小立志“齐于古人”,广征博取,其用心无人可比。颜体方正端庄,稳重厚实,中宫宽绰,四周形密,如将军般顶天立地,无愧世人的正面形象,有教化民心的作用。其风格庄严又不失豪气,已臻书法的“中庸”之道。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他敏锐地觉察到安禄山的阴谋,上任之初,便积极布防,巩固城池。在河北诸郡纷纷陷落的情况下,他独举义旗抵抗叛军,并在堂邑大败叛军,取得“安史之乱”以来唐军的第一次胜利,鼓舞了军民的信心。但由于朝廷的腐败,朝廷内部的矛盾,致使唐军坐失战机,唐玄宗不得已出逃成都。颜真卿孤守平原,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迫弃城。

至德二载(757年),颜真卿因其在平原的忠贞表现,被肃宗封为宪部尚书。他不畏权臣,其刚正、耿介为奸佞之辈所不容,因此一生遭逢多次贬谪。但是颜真卿忠君爱民之心始终如一。无论是身居庙堂还是远处江湖,均忧国忧民。所到之处,政绩斐然,宋以后常将他与范仲淹并提,称“颜范遗风”。

然而由于他的正直,不幸于蔡州龙兴寺被李希烈缢杀。他一生起落无数,一半在沙场及朝争中度过,全心献给唐王朝。颜真卿的书法充分体现出人格内涵,可以说是善与美的结合,是人格与艺术风格的完美统一,被后世奉为圭臬,有一种战乱中的浩然正气。苏轼曾说:“学书当学颜。”

中国历史上,世世代代都不乏抗颜直谏的忠臣,为了保全名节不惜牺牲生命,他们不正是无数比干、箕子、微子的化身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