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节:无烟奥运,路在何方

世界到底怎么了 作者:朱焱


放眼全球,无烟风尚正在借助各种群众运动之翼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奥运会就是一例。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次无烟奥运。奥运和无烟怎么联系到一起?我曾向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IOC)的一位媒体协调官请教。她说:“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即均衡促进身体、意志和心灵的结合与提升。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正式成为无烟奥运之后,各主办国均高举无烟旗帜。而IOC乐于与各主办国组委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促进无烟生活方式和奥运精神的落实。”但是,IOC不负责各届奥运会无烟措施的制定和执行,那是各国组委会的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2004年,温家宝总理对来访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承诺,“将无烟奥运纳入绿色奥运”。 中国的无烟奥运,由此而来。

说到北京的无烟奥运,就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布隆伯格与盖茨捐的五亿美元里有一部分流到了中国。两个富翁出这么多钱,主要目的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搞烟草控制。中国和印度人口众多,自然是重中之重。对于烟草行业来说,卷烟销量在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跨国烟草公司只好转战发展中国家,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开辟新市场。中国有3.5亿烟民,理所当然地成为国际烟草巨头和烟控斗士的双重阵地。

外国香烟早已遍及中国的大街小巷,但是外国烟控斗士的身影并不好找,他们很少直接面对老百姓。布隆伯格2006年捐出1.25亿美元后,受资助的一个美国非政府组织便联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北京、昆明、广州等大城市开展针对记者的烟控知识培训。这样的培训我参加过两次。经过培训的记者们撰写出成百篇的新闻稿件,为无烟风尚推波助澜。然而,就在奥运开幕前不久的一次培训中,一位教授坦言,想借奥运会上台阶的中国无烟运动,恐怕这一步迈不出去。果然,纵观奥运会前后,无烟运动虽然有声势,但是缺乏实际效果。公共场所吸烟,管理力度十分有限。究其原因,无烟尚未深入人心,更没有形成社会风尚。

在我国,烟草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最近几年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实现工商利税5131亿元,相当于当年整个上海市财政收入的两倍。当美国人提高烟草税让中低收入人群买不起烟的时候,我国烟草行业的工作重点恰恰是“让广大农民兄弟抽得起烟”。在西方,烟盒包装上印着醒目的警示语,外加令人作呕的发病器官图,以提醒吸烟之害。而我国烟盒上“吸烟有害健康”这几个字总是放在犄角旮旯,不易识别。为了迎接奥运会,北京市以政府令的形式扩大了公共场所的禁烟范围,但是餐饮场所并不在全面禁烟之列,烟民仍可以在吸烟区吞云吐雾。有趣的是,为迎接奥运而扩建的首都机场吸烟区里曾经无人光顾。这倒不是烟民克制,而是安检规定,乘客不得携带打火机和火柴。所以,过了安检,就是有烟你也点不着。另一个禁烟得力的地方是出租车。以前出租车里吸烟不好管,为了迎接奥运,出租车管理局颁布措施:一旦车上有吸烟行为,无论司机还是乘客,一律罚司机200元。奥运期间,北京的出租车成为禁烟模范。奥运结束后,就没人较真儿了。

由此可见,公共场所控制吸烟,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要仰仗政府中的决策人物。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就是个好例子。我们再仔细想想,布隆伯格禁烟的毅然和坚定从何而来呢?说到底还是社会风尚,广大民众的意愿是基础。正所谓,先有应者云集之势,才有领袖振臂一呼之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