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私接的权力管道(4)

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 作者:吴钩


 

典章不如枕边风

《清史稿》对官、胡评价这么高,自然是“物以稀为贵”的原故。要知道,清代(总)督(巡)抚的权位差不多,职能相交叉,一旦同城,总免不了滋生龃龉,明争暗斗不息,能够合作无间的实不多见。胡林翼去世后,湖北武昌城里开始出现“督抚不相能”的局面。严树森(他曾与胡林翼绘制了一份《皇朝中外一统舆图》)当湖北巡抚时,被官文弹劾而去;曾国荃(曾国藩之兄)任巡抚时,又将官文弹劾而去。

同城督抚不和之事,不仅仅发生在官文与严树森、曾国荃之间,胡思敬的《国闻备乘》也记录了好几个例子,胡思敬甚至将督抚之争分为“君子攻君子”与“小人攻君子”两类。

两广总督那彦成与广东巡抚百龄互相攻讦,不久百龄因“失察家丁”,被那彦成搞下台。继任的巡抚孙玉庭,则弹劾那彦成“滥赏盗魁”,致使那彦成被逮问。有意思的是,后来百龄杀回两广当总督,又以孙玉庭“葸懦”即胆小怕事为由,将孙弹劾走。这是君子攻君子。那彦成、百龄与孙玉庭三人的官声都不错。

吴文熔(曾国藩座师)刚刚总督湖广时,就与湖北巡抚崇纶合不来,崇纶是一肚子坏水之人,对吴文熔“百计倾陷”,当时清军正与太平军在湖北打仗,吴文熔孤军进攻黄州,崇纶竟袖手旁观,吴文熔战败自尽。这是小人攻君子。后来崇纶因临阵脱逃,也被皇帝勒令自杀。

郭嵩焘(曾国藩亲家)担任广东巡抚不到一年,见事权尽被总督侵夺,戚然不安,疏请朝廷干脆别设广东巡抚一职了,不过朝廷没有批准。

魏光焘(魏源族侄孙)当云贵总督时,与法国人谈好了修路开矿的协议,但云南巡抚李经羲(李鸿章侄子)因为出差当考官,不知这件事,回来立即否决了前议。魏光焘总督大为忿恨,李经羲也上疏请辞,朝廷不满李在奏疏上出言不逊,不同意辞职,改为开除。

晚清一代名臣张之洞与巡抚争权的表现最突出,胡思敬说他“多做度外之事,不屑拘守旧规”,习惯于恃权凌蔑司院,督两广时,与广东巡抚倪文蔚相争,督两湖时,又与湖北巡抚谭继洵(谭嗣同之父)相争,搞得督抚下面的属官很难办,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才对。我们来看《国闻备乘》记述的一事:

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有一回潮州府出缺,张私拟一人署理此缺,将名单交给主管人事任免的布政使游百川(另有其他笔记认为,当时的广东布政使并非游百川,而叫游智开)。然而,游百川已经答应了广东巡抚提名的人选,便将张之洞的动议压置勿用。

张之洞因此大怒,即日传见游百川,厉声责斥:“你藐视我而献媚抚院,是不是心有所恃?”游百川争辩说:“职司何恃之有?按旧制,兵事归总督,吏事归巡抚,职司居两姑之间难为妇,不得不按制办理。”张之洞更是怒不可遏:“巡抚归总督节制,天下莫不知之。你是从哪里看到这条旧制的,速速找来给我,我当据你所言禀告朝廷,以洗脱我吏事不问的嫌疑。”游百川大惧,回去检索《会典》,仓卒之间无所得,忧之至呕血,张之洞又苦苦催问,只好称病归田。

自此,广东政权尽归总督,而巡抚成了虚设。戊戌政变,凡与总督同城的巡抚悉数裁罢,但不数月,慈禧复出垂帘听政,又下诏复设如故,不过在诏书上区分督抚之权:“督、抚分管兵政、吏治,虽同居一城,各有所司,毋庸裁汰。”果然如游百川前之所言,总督遇兵事则有节制巡抚之权,吏治则非其职权之内。张之洞并不是懵于掌故,而是恃才傲物,事事把持的原故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