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命篇:为什么我们混不好:小人物遭遇大时代(2)

80后命运书 作者:李牧童


1500元“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北京周边地区一个普通的外来民工月收入能拿到2000以上,我们公司楼下一对卖蛋饼的夫妇月收入能到四五千,很多大城市的职业乞丐月收入能达到6000以上,而一个花费了数十万元在英国留学五年的高材生在国内所拿到的薪水已经严重地“民工化”,甚至连一个普通的劳力都不如。社会教育背景和学历最高端的一个知识分子,拿的却是最底层标准的工资收入。

换一种说法,我们不妨帮他计算一下,拿着这样一份连个税起征资格都够不到的工资,要在北京生存下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首先算算日常开销吧,租房,北京五环以内,随便一个地方,如果要租一个地面以上几平米的小单间或者隔板间的话,最少没有个六七百下不来,一般好一点的地段至少都得上千了,除非住简陋的地下室,租床位,六七个人挤在一间逼仄的十来平米的小空间,可能便宜到三四百,我们就取中间价位,算600元吧。一个月的伙食,按最简单的计算,早上吃一个3元的蛋饼,一杯1元的豆浆,中午和晚上各吃一份10元的简单快餐(自己做水电费加上成本,其实也差不多),一天24元,一个月三十天就得720元,手机费一月80元,水电费和日常生活用品等一月也总计100元,交通费一月最少100元,仅仅是以上这几项基本的生活开支,便满满当当1500元了。每月要是多吃一个苹果,多坐一次公交,请朋友吃一顿饭,同事结一次婚,花2元?公园旅游一次,账面上就要产生赤字,入不敷出了,更不用说生病买药之类的了。至于社会保险、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孝敬父母,那更是痴心妄想。当然,开销要再低一点,也并非没有可能。在北京西单地下通道卖唱成名的“西单女孩”刚到北京的时候,每月卖唱所得也不过区区1000元,还要汇出500元给家里的父母,每月500元的生活成本,整天吃的就是窝头咸菜,不也挺过来了吗?但我想以他“海归”的身段,断难低就到这个程度。

尽管这只是一个个例,却也具备一定的代表意义。我们可以从中管窥,当年炙手可热的“海归”们已经变成了遍地都是的?海带”,昔日的风头一去不返。而事实上,我的这位朋友又算得上是不幸中的万幸,倘使他回头看看今天成千上万的研究生博士生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的话,他可以聊以慰藉了。

今天绝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都挣扎在生活的贫困线上,自力更生对于他们而言,还是一种美好的憧憬。他们是新时代崛起的贫困大军。如果没有父母们的支援与救济,不少大学毕业生很可能要饿死街头,而更多的人(包括80后农民工)拼死拼活工作,却顶多混个半饱。

成为“房奴”或者“孩奴”,至少是进入“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大部分80后要么没工作,要么低工资,?当“房奴”或 “孩奴”的资格都没有,整整一代人“想做奴隶而不可得”,在沦为高房价“看客”的同时,还要承担中国空前的养老压力,我们不得不感概:“80后真是新中国最悲惨的一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