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对话
那些成就非凡者,一开始总是不顺利的,虽然偶尔他们也会碰到鼓舞人心的事,但在“抵达目标”前,往往得经历许多挫折和挣扎。而那些成功的人,通常会在遭遇某个危机的同时,遇见生命的转折点,进而从危机中,认识“另一个自我”。
英国基督教作家暨牧师约翰·本仁(John Bunyan)为了坚持纯正的宗教信仰,而被捕入狱并遭受酷刑,之后,他写了英国文学史上最精致的作品之一《天路历程》(Pilgrim.s Progress)。美国小说家欧·亨利(O. Henry)在遭逢重大不幸,并被囚禁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牢房之后,才唤醒沉睡在自己脑中的天分。在悲惨遭遇的刺激下,他运用想象力,被迫认识了他的“另一个自我”,终于发现原来自己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而非遭人遗弃的可怜罪犯。
打开世界运动史,满满都是类似的例子,记述运动员被彻底击垮之后,如何因炽烈的欲望和决心,克服了逆境和“一时”的挫败,勇敢跨出一步,而获得重大的胜利。
生命是如此奇异而充满变化,但这正是无穷智慧的呈现方式。透过这种方式,人们有时在发现自己有智慧也有能力透过想象力创造出实用的构想之前,必须承受种种磨难。
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爱迪生,原本是一个“四处流浪”的电报作业员。在他灵光乍现之前,他的实验曾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最后才终于发现沉睡在自己脑中的天赋。
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王的查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最初只是一个在鞋油罐上贴标签的小弟,由于悲剧般的初恋刺痛了他的心灵深处,才令他发愤图强成为世上真正伟大的作家之一。那场悲剧首先催生了文学巨著《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其后又相继产生了一连串的作品,为所有读过狄更斯小说的读者,或欣赏过以他的作品改编电影的观众,创造了一个更丰富、更美好的世界。情场失意的打击,通常会让男人酗酒、女人堕落,导致这样不幸的结果,是因为大部分的人从未学到一门艺术:把自己最浓烈的情绪化为有建设性的梦想。美国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生下来没多久,既聋又哑,尽管遭此重大不幸,她的名字仍被记载于伟人历史的书页上。她一生的成就证明:除非自己认输投降,否则绝不会被击败。
海伦·凯勒这位令人惊奇的女士,坚强面对你我从未遭遇的障碍,向世人证明:
“生命若不是一场勇敢的冒险,就是在荒废生命!”
我们都应该向海伦·凯勒学习。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柏恩斯(Robert Burns)原本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乡下小伙子,他出身寒微,长大后甚至变成一个酒鬼。但这个世界却因柏恩斯而更美好,因为他将美丽的思想赋予诗句,并从此铲除了心灵的荆棘,在苏格兰诗坛大鸣大放。
美国政治家、教育家和作家布克·华盛顿(Booker T. Washington),虽出生奴仆之家,先天在种族和肤色上屈居劣势,但由于他才华洋溢,且是一名梦想家,任何时刻皆对各种族保持开放的心胸,因而深受全美人民、甚至全世界的爱戴。
音乐家贝多芬(Beethoven)耳朵失聪,弥尔顿(Milton)眼睛失明,但他们的名字却千古流传,是因为他们怀有梦想,并能将梦想转换成条理分明的思想。
与欲望同步成长
在进入下一章之前,请先唤醒沉睡在你脑中的欲望、期待、信仰、勇气和宽容的热情火焰。想象一下,你渴望追求的人生和成就,然后用行动去证明。如果你已调整好心态,并拥有这七条法则所传递的知识,那么,你所渴望的一切,将会主动来到你面前,只要你准备好接受它。
美国19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人、演说家爱默生(Emerson),曾表达这样的思想:“专程来救赎和抚慰你的每一句谚语、每一本书和每一句格言,在经过一番漂泊或转个大弯之后,一定会觅得归途。与你为友的,并非你想象出来的意志,而是你内心渴望的伟大而温柔的灵魂,它们终将拥你入怀。”
化预期为结果
“希望”得到某个东西,和“准备好”去接受它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人唯有相信自己有能力且一定会达到目标时,才算真正为某事做好准备。他在心态上必须怀有信仰,并保持求知的状态,而非只是流于希望或期待。
开阔的心胸是培养信念的基本要素,封闭的心灵不能鼓舞信仰、勇气和信念。
不论结局是富足与成功,或是穷困与潦倒,你所达成的,是自己预期的目标,而非期待的目标;这是信念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因为信念会自我表态。一位诗人就曾透过以下诗句,正确地描述这个普遍的真理:
我用一枚铜板和生命议价
它却不愿付出更多
深夜里百般乞求
当我计数薄财窘迫
生命乃公正之主
它应允你所求
?一旦报酬已定
你须扛下一路艰苦
我是卑躬屈膝的奴
恍然顿悟,早知倘若
向生命索求任何代价
生命原来皆愿偿付
成功,有迹可循
在有关梅·舒曼·韩克(Mme. Schuman-Heink)之死的新闻报道中,可看出这位杰出女性之所以能成为卓越歌手的原因。我引述这段文字的内容,因为字里行间所隐含的线索,其实就是“欲望”。
梅·舒曼·韩克刚入行时,曾拜访“维也纳宫廷剧院”(Vienna Court Opera)的指挥,请他测试她的嗓音,但却遭到指挥的断然拒绝。他看了这位笨手笨脚且衣着寒酸的女孩一眼,不客气地对她叱道:“凭你这种长相且毫无个人特质的样子,你怎能期望在歌剧界有出色的表现?好孩子,你还是趁早断了这个念头,去买架缝纫机,找个工作做吧。你永远成不了演唱家的。”
说“永远”实在太沉重!维也纳宫廷剧院的指挥虽然非常了解演唱的技巧,但他不了解的是,当欲望已成萦绕不去的唯一意念时,其力量有多大。假如他对此力量有更深入的认识,就不会错误地在还没给一个天才任何机会时,即傲慢地宣判她出局。
信念支持欲望
我深信有信念支持的欲望之力,因为我见过这股力量,可以把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推向权力与财富的地位;见过它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见过人们借着它,即使遭受上百种不同的挫败,仍能卷土重来;我更见过即使上帝决定让我的儿子布莱尔·希尔(Blair Hill)生在一个没有耳朵的世界,却仍赐予他正常、幸福、成功的人生。
隐藏在炽烈欲望的自然力量
一个人如何能掌握并使用欲望之力呢?这点在本章及往后的章节中均有说明。
造物者透过心灵现象中某种奇异的特质,运用奇妙而强大的原理,以某种形态隐藏在炽烈欲望的刺激之中,它绝不承认“不可能”这三个字,也绝不肯接受失败的事实。
请将这句话铭记在心:
一切的成就,不论其本质或目的为何,
皆始于对某特定事件的热情及炽烈之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