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信念:想象你的渴望,坚信它们会出现(3)

泰德-希乌巴诠释《思考致富》 作者:(美)拿破仑·希尔


小心驶得万年船!

潜意识(所有的意念冲动,皆在此结合并准备转化为实体物质的电化学实验室)分辨不出积极性和消极性的意念冲动。它根据我们提供的原料,通过我们的意念冲动来运作。潜意识能轻而易举地把受恐惧驱使的意念转化为事实,正如它能轻易地将受到勇气、信心或信念驱使的意念,转化为事实一般。

翻开医疗史,可以找到很多“提示性自杀”的个案实例。一个人可能经由消极暗示而走上自杀一途,此法跟其他任何方法一样有效。美国中西部的城市里,有个名叫乔瑟夫·格兰特(Joseph Grant)的男人,在银行担任高级职员,他未取得主管的同意,便向银行“借用”了大笔资金,后来更在一场豪赌中把钱赔光。

一天下午,银行稽核前来清查账户时,格兰特趁机偷偷溜走,住进本地一家旅馆。3天后,当银行员工找到他的时候,格兰特躺在床上,痛哭流涕,嘴里不断重复这句话:“我的天啊,这件事会杀了我!我丢不起这个脸。”没多久后,他就死了。医生判断这是一起“精神自杀”事件。

自我暗示法则可引导你迈向平稳与成功之途,也可诱你坠入悲惨、失败、耻辱和死亡之谷,这一切均取决于你对其理解与应用的程度。

假如你对于自己联结和使用无穷智慧的力量,内心充满了恐惧、怀疑和不信任,自我暗示法则便会接收这股怀疑的精神,并以它为蓝本,使潜意识藉此产生等量的物质。

“2+2=4”的真理

正如风能让一艘船驶向东,也能让另一艘驶向西,自我暗示法则亦可根据你调整的思想之帆,帮助你航程一帆风顺,或是让你在阴沟里翻船。将你推往高峰或使你坠入低谷,就看你如何调整你的“意念风帆”了。

透过自我暗示法则,任何人皆可攀上意想不到的成就顶峰,以下诗句作了充分的描述:

若你自认挫败,你是败了,

若你自认怯懦,你是不敢。

若你想赢,但你自认赢不了,

几乎可说你与胜利绝缘。

若你自认会输,你已输了,

世界让我们发现,

成功始于人之意志 ——

一切命数皆心念使然。

若你自认居下风,你是不如人,

你有意念登高,

必须相信自己之后,

才能赢得胜利荣耀。

人生的战役不会永远眷顾

强壮或身手矫捷之人,

迟早证明胜利属于

自认必胜的勇士!

请仔细玩味这段文字,便能了解诗人心中的深意!

唤醒沉睡的巨人

在你性格中的某个角落(也许是你脑内的细胞),存放着熟睡的成就种子,如果唤醒它并付诸行动的话,将能助你攀登意想不到的人生顶峰。

正如音乐大师能让小提琴弦流泻出优美的音符一般,你也同样能唤醒沉睡在你脑中的才华,让它驱策你去实现任何你想达成的目标。

美国总统林肯曾是个无名小卒,人生遭逢许多挫败,直到40岁之后,一次重大的经历闯入他的人生,命运才出现转机,唤醒沉睡在他心中和脑内的天才,为世界创造了一位真正的伟人。那次的“经历”交杂了悲伤与爱的情绪,是林肯唯一真正爱过的女人——安·罗特利基(Anne Rutledge)带给他的。

诗人和歌唱家齐声歌颂

众所周知,“爱”的情绪和我们所知的“信念”心境非常类似,因此,爱很容易将一个人的意念冲动转化为等量的精神物质。

在展开研究期间,作者经由分析数百位表现杰出者的生平、工作和成就,发现在这些成功人士的背后,几乎每个人都曾受到女性之爱的影响力。

爱的情绪隐含在人心和大脑里,它会营造一股讨喜的磁场吸引力,汇聚更高层次和更精致美好的宇宙共鸣。

千禧年启示录

如果你想找到信念力量的证据,不妨研究一下使用过这股力量的男女之成就。耶稣基督是出现在这份名单的第一人。基督教影响人类的心智,至今仍是一股伟大的力量。不论有多少人扭曲或误解了这股伟大力量的内涵,也不论有多少教义和教条即使不符创教宗旨,仍打着基督之名应运而生。基督教精神的基础就是信念。

被世人视为“奇迹”的基督教义与成就,其主旨与精要不过就是“信念”两字。假如这世上真有任何的“奇迹”现象,它们也只有透过信心的状态才能产生。在众多宗教精神领袖中,真正领悟或实践过此信念者,其实只有少数。

甘地典范

仔细思考,信念的力量是如何印证在举世闻名的印度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身上。

尽管甘地没有得到传统权力工具的奥援,如财力、战舰、军队和战略等资源,但却比同时代的人发挥更大的潜在能量。甘地没有钱、没有家庭,甚至连一件华服都没有,但他确实拥有力量。他是如何获得那股力量的?

甘地经由领悟信念的原?而产生了力量,并透过自己的能力,将那股信念移植到两亿人的内心。世人从甘地身上看见令人惊奇的信念力量。

藉由信念的影响力,甘地缔造了不凡的成就:他做到即便在武装部队与军备的援助下,拥有世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无法完成的使命;他实现惊人的功绩,影响了两亿人的心灵,使之紧紧相系,行动一致,有如单一心灵般。

世界上除了信念之外,还有什么力量可以缔造如此成就?

思考致富的铁证

经营事业要秉持信念且与人合作,在此分析一个事实,让人们充分了解产业界与企业家如何透过“有舍有得”而累积庞大财富,想必是有趣且有益的。

说明以下的例证,将时光回溯到1900年,当时“美国钢铁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初成立。当你阅读这个故事时,请将以下这些重要的事实铭记在心,你就会了解思想是如何变成庞大财富的。

第一,组织庞大的“美国钢铁公司”,是查尔斯·史瓦伯(Charles M. Schwab)透过想象力创造,并一手构思与催生出来的!

第二,他将想法融入信念。

第三,他拟定计划,将想法转化为具体的物质与财富。

第四,他在大学俱乐部(University Club),以其著名的演说将计划诉诸行动。

第五,他持之以恒地应用与贯彻其计划,并以坚定的决心支持它,直到计划成功为止。

第六,他凭恃着一股对成功的炽烈欲望,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如果你也是对于如何累积庞大财富感到好奇的人士之一,那么,这个创立“美国钢铁公司”的故事,对你将具有启迪作用。如果你对于一个人能藉思考而致富感到怀疑,这个故事应可化解你的疑虑,因为你可以从故事中,明显看出它应用了本书所描述的大部分原则。

这篇关于想法力量的惊人描述,是由约翰·罗威尔(John Lowell)在“纽约世界电信”(New York World-Telegram)公司,以颇具戏剧性的方式说出来的,此文在他的善意授权下,得以转载于此。

价值10亿美元的精彩餐后演说

1900年12月12日傍晚,全美八十多位金融界巨子同聚一堂,在第5街的大学俱乐部宴会厅里餐叙,向一位来自西部的年轻人致敬,当时没多少人知道,他们将目睹美国工业史上,最具意义的一段插曲。

爱德华·赛门斯(J. Edward Simmons)和查尔斯·史都华·史密斯(Charles Stewart Smith),对于最近他们到匹兹堡访问时,查尔斯·史瓦伯(Charles M. Schwab)所提供的殷勤招待满怀感谢,因此特地安排了这场晚宴,向东岸的银行界人士介绍年仅38岁的钢铁家。

但他们可不希望史瓦伯吓跑与会人士,所以还特别提醒他:这群自命不凡的纽约客内心,是不容易受演说感动的;此外,如果他不想令人厌恶的话,最好只说5~10分钟的应酬话,就赶紧下台一鞠躬。

连当时坐在史瓦伯右侧、甚感光荣的约翰·皮尔彭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原本也只打算短暂停留,为宴会增光而已。两位主人和冠盖云集的宾客们,就这样享用了七八道菜。席间少有对话,即使有,话题也很有限。就媒体和大众的眼光来看,整起事件并无特殊之处,因此隔天没有任何相关报导。

鲜少有银行家和经纪商见过史瓦伯,尽管史瓦伯的事业已在莫农加希拉河(Monongahela)沿岸经营得有声有色,却没有人熟悉他的来历。但就在晚宴即将结束,宾客们及混在人群中的大财主——摩根准备离去之际,一个10亿美元身价的新贵——“美国钢铁公司”,正蓄势待发。

历史典籍对于查尔斯·史瓦伯当天在晚宴上的一席演说竟毫无记载,或许可说令人遗憾。

史瓦伯后来在芝加哥银行同业的一场同性质聚会中,重现了演讲的部分内容。又过了一段时日,当政府起诉钢铁托拉斯案件,史瓦伯在证人席提出答辩,谈到激励摩根陷入疯狂金融活动的那段话。

那虽然只是一场朴实平淡的演说,内容又有些文理不通(史瓦伯向来不愿费心思咬文嚼字),但是文中却不乏隽永的语句,且处处展现机智。除此之外,这场演说对于那些据估身价高达50亿美元的宾客们,带来了强大的震撼力和影响。晚宴结束后,整个聚会仍沉醉在其魔力之下,虽然史瓦伯已经发表90分钟的谈话,摩根仍意犹未尽地将这位演说家引到隐蔽的窗边,两人一起坐在不怎么舒适的高脚椅上,跷着腿,又谈了一个钟头。

史瓦伯充分展现其个性魅力,但他为强化钢铁业体质所提出的精确缜密计划,才是更重要且影响深远的。过去一直有很多人想吸引摩根继饼干、电缆、糖、橡胶、威士忌、石油或口香糖等产业的合并模式之后,快速促成一个钢铁业并购案。投机客约翰·盖茨(John W. Gates)曾极力怂恿,但摩根不信任他。其他像曾成功促成火柴和饼干公司合并的穆尔(Moore)兄弟、比尔和吉姆(Bill and Jim)、芝加哥的股票经纪商等人,也是力促不成。直到史瓦伯那番令人绝倒的演说,才终于激起摩根澎湃的野心,让他对史上最大胆的金融承销构想的丰硕果实怀有想象,该计划被视为是金钱狂想者的狂妄梦想。

一个世纪以前,吸引数千家小型及经营不善的公司,将之合并为大型且具有压倒性竞争力公司的并购魅力,已经在商业海盗——约翰·盖茨的一?策划下,引爆钢铁界。盖茨将一系列的小公司合并为“美国钢铁暨电缆公司”(American Steel and Wire Company),同时又和摩根合作创立了“联邦钢铁公司”(Federal Steel Company)。“国家地铁公司”(The NationalTube)和“美国桥梁公司”(American Bridge)是摩根旗下另两家子公司。穆尔兄弟也放弃了火柴和饼干事业,成立专营洋铁皮、钢圈、薄钢板的“美国”(American)集团以及“国家钢铁公司”(National Steel Company)。

以上这些合并公司的规模与卡内基由53位合伙人共同经营的庞大垂直托拉斯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那些小公司尽管可以并到满意为止,但它们合起来也丝毫撼动不了卡内基的组织,这一点,摩根心里非常清楚。

这位古怪的苏格兰老人也深知此事。他站在史基博城堡(Skibo Castle)壮阔的高地上,看着摩根的小公司展现威胁自己事业的企图。他一开始是抱着好玩的心态看待,后来逐渐转为愤怒。当摩根的企图变得过度放肆时,卡内基的情绪由愤怒转为报复,因此,他决定要复制对手的每一间工厂。过去,卡内基从来不曾对电缆、水管、铁环或薄板感兴趣过,甚至,他很乐意卖生钢给这些公司,任它们将原料制成想要的形式。如今,他有史瓦伯这名得力的助手,可以联合将敌人彻底击败。

这就是史瓦伯演说的重点,摩根看到了自己主导合并案问题的答案。一个缺少卡内基这位并购巨子的托拉斯,根本就不是托拉斯,就如一位作家所说的,它是一块少了梅子的梅子布丁。

毫无疑问地,史瓦伯在1900年2月2日傍晚的演说虽不能保证什么,但也表达了一种推论,那就是庞大的卡内基企业是有可能纳入摩根旗下的。史瓦伯谈到全球钢铁业的未来、效率的重组、专业化的提升、关闭失败的工厂和集中发展蓬勃产业、矿砂贸易的经济结构、管销费用的精简,以及如何进军海外市场。

除此之外,史瓦伯还对当中的商业海盗,指出其惯性侵犯行为之错误。史瓦伯认为,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垄断市场、哄抬价格,并藉其寡占特权,从中牟取暴利。史瓦伯以最诚恳的态度谴责这套机制,他告诉在场听众,这套政策的问题是,在一个百业争相拓展市场的时代,它反而阻碍了市场的发展。史瓦伯并认为,降低钢铁成本,将能创造一个不断扩大的市场,同时还能开发出钢铁的更多用途,届时便能掌握全球贸易的大半市场。事实上,虽然史瓦伯本人并不知道,但他俨然是现代化大量生产方式的先驱。

大学俱乐部的晚宴就这么结束了。摩根回到家,思索着史瓦伯对未来的乐观展望;史瓦伯回到匹兹堡,为卡内基经营钢铁业;至于盖茨和其他人,则回去守着他们的股票行情指示器,漫无目的地等待下一波行动。

这段蛰伏期并不长,摩根大约用一个礼拜的时间去咀嚼史瓦伯呈献在他面前的理性盛宴。当他确定不致引起财务调度困难时,便即刻派人去请史瓦伯过来,但却发现那个年轻人相当扭捏作态。史瓦伯表示,假如卡内基发现自己最信任的公司总裁居然和华尔街总司令暗中有往来的话,可能会很不高兴,因为卡内基曾下定决心,绝不踏上华尔街一步。中间人盖茨建议,如果史瓦伯“碰巧”在费城的贝尔威饭店(Bellevue Hotel)的话,摩根也可能“碰巧”在那里。然而,当史瓦伯抵达时,摩根却恰巧卧病在纽约的家中;而后,在这位长者的盛情邀请下,史瓦伯来到了纽约,现身在这位金融大亨的书房里。

现今,有些经济历史学家主张,这出戏从头到尾,其实是由卡内基一手导演出来的。从史瓦伯受邀赴晚宴、那场著名的演说,一直到促成史瓦伯与金融大亨周日之夜的会谈,全都是这位精明的苏格兰人设好的局。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当史瓦伯受邀去完成这项交易时,他甚至不知道“小老板”(他对卡内基的称呼)是否愿意接受此提议,尤其是要将公司卖给一群卡内基认为不怎么高尚的人。但史瓦伯确实带着印有他笔迹的6张铜板印刷数字去开会,那些数字代表他心中,每家钢铁公司的实际价值及获利潜力,并且,他认为这些公司将成为新兴金属业中的闪亮之星。

4个人彻夜仔细盘算这些数字。理所当然的,主席是摩根,他坚信金钱的神圣权利。陪在摩根身边的,还有他的贵族伙伴——罗伯特·培根(Robert Bacon),他是一名学者,也是个绅士。第3位是盖茨,摩根经常嘲笑此人是投机客,因此只把他当作手上的棋子利用。第4位就是史瓦伯了,他对于生产及销售钢铁流程的了解,远胜过任何人。整个会谈过程,匹兹堡的数字从未遭到质疑。假如史瓦伯说一家公司值多少钱,它就是那个价值。史瓦伯也坚持只并购他指定的那些公司。在史瓦伯所构想的组织结构中,不能有叠床架屋的情形,也不能让那些想靠摩根实力雄厚的肩膀扛下其公司的贪婪朋友称心如意。因此,史瓦伯故意漏掉几家华尔街巨兽虎视眈眈的大型公司。

黎明时分,摩根起身站立,挺起背。现在只剩一个问题了。

“你认为你能说服卡内基出售吗?”摩根问道。

“我会努力的。”史瓦伯说。

“如果你能说服他出售,我就承揽此事。”摩根说。

到目前为止,事情进展顺利。问题是,卡内基愿意出售吗?他会开出什么价钱(史瓦伯认为大约是3.2亿美元左?)?他接受何种付款方式?普通股或优先股?债券?现金?想必没人能募到10亿美元的1/3现金。

一月份,在威彻斯特郡(Westchester)圣安德鲁高尔夫球场(St. Andrews links)结霜的石南荒原上,正举行一场高尔夫球赛。卡内基全身裹着毛衣御寒,史瓦伯则如往常一般,滔滔不绝地讲话,以振奋精神。但是在两人来到球场附近,坐在卡内基温暖舒适的农庄里之前,史瓦伯只字未提并购之事。史瓦伯拿出当时面对大学俱乐部80位富翁演说的流利口才,娓娓道出令人眼睛发亮的承诺,包括舒适的退休生活及数不尽的百万财富,以满足老人的社交奇想。卡内基折服了,他在纸条上写下一个数字,递给史瓦伯说:“这就是我们要卖的价钱。”

这个数字将近4亿美元,是以史瓦伯所提的3.2亿美元为底价,再加上过去两年大约8千万美元的资本价值。 后来,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客轮甲板上,这位苏格兰人悔恨交加地对摩根说:“早知道,应该向你多要一亿美元。”

“假如你当时开口多要一亿美元,你现在就已经拥有它了。”摩根愉快地回答。

此话一出,立即引来一片哗然。一位英国籍的特派员发出电报说,海外钢铁业被这大规模的并购事件给吓到了。耶鲁大学校长哈德利(Hadley)表示,除非立即约束托拉斯行径,否则可预期这个国家“在未来2~5年内,将于华盛顿诞生一位帝王。”但老练的股市作手基尼(Keene),则努力将新股票强势地推到公开市场,以致所有过剩的虚股(据估计价值约6亿美元),眨眼间就被吸光了。于是,卡内基大赚数百万美元;摩根财团在一团混乱中,也获得了8200万美元的利益;而从盖茨到盖瑞所有的“小弟”,也都赚了好几百万美元。

年仅38岁的史瓦伯,当然也得到他的报酬。他担任新公司的总裁,管理整家公司直到1930年。我们之所以把这个充满戏剧性的“财团故事”,纳为本书的内容,是因为它能清楚说明“欲望转化为等量物质”的道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