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记

半轮秋 作者:邓高如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快要到来的时候,重庆出版集团要将我的部分杂文、散文、随笔、特写结集出书。巴蜀鬼才魏明伦亲笔题写了书名,全国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放下矜持,头一遭为人撰写了这篇序言,这都为这本献礼的小册子增色不少。

我始终认为,当今信息社会,绝不缺少文章看,而缺少的倒是机智精到之作。本书所选文章如何,当然还得请读者自去品评了。但心里只是想:现在官员、演员出书盛行,“吾师吾兄雅正”流行,你可千万别戴上有色眼镜,把《半轮秋》也看成这类附庸风雅之作,使它沦为掉进裤裆的黄泥团吧!

我的敝帚自珍是有根据的。当今社会,做官重于做文,我则做文重于做官。因我长期在部队思想战线做领导工作,别人为官不为文,我则为文淡为官。为此,有的领导认为我“不务正业”,难当大任。我却泰然处之,并不计较什么。随着一篇一篇的文章不断问世,我的“文名”确乎大于官名。如“邓老太爷”系列散文和《文汇报》、《中青报》刊登的大量杂文,一发表就曾引起过轰动。多少年过去了,许多同代人还能说出它的篇目与内容。这原因,我想无非一是作者的“横空出世”,二是这类文章确也真实地记录和针砭了改革开放这个转型时期的某些社会现象,故而让人关注吧!

我写这些文章时,绝没有留存下来出集子的想法,本盼望它随同那些不良社会现象共同死亡的(鲁迅也曾有过这愿望)。然而,事与愿违,一二十年过去了,不想这些社会现象非但未死亡,反而还有“走强”之势。看来,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绝不同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那样顺利。我作文章时,国力还很单薄,人均八百美元还是企盼,如今“国力”上去了,“美元”上去了,而国民的精神境界、道德标准、社会风气、党风建设等等,也随之上去了么?显然没有。因而我敢说,我的这些文章,再过一百年,也会有人去看的。

书名《半轮秋》,是取自李白七绝《峨眉山月歌》的意境——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回想当年,主持成都军区新闻工作,案牍劳形,鞍马劳顿。一支笔、一台车,跑遍了大西南的山山水水。有新闻写新闻,无新闻写杂文、散文。部队招待所就是最好的书斋。忙得不亦乐乎时,就心里吟诵陆游和我套出的诗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上车打呼噜,下车做文章”,聊以自慰。峨眉月、平羌水、巴渝雾、老山云、高原雪、剑门风——栉风沐雨,四处奔忙,何曾得半日清闲。某时,机关有事,虽也“二小放鸽子——又回来了”,可是征尘未洗,疲劳未消,新的任务又很快到来。于是,只好“再戴”金络脑,快步踏清秋去了。

《半轮秋》就要付印了。半百之人,半秋之生,半桶水的成色,不求别的,只盼有人读它过后,“半是喜欢半讨嫌”就行了吧!

作者

二〇〇九年八月一日于

重庆·歇台子“半秋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