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您忙着呢?技术部的退休职工老汪是住这儿吗?”
“老汪?哪个老汪?技术部里有三个老汪。”大爷回答。
“就是腿受伤了的那个。”李向泽心想,刘大奎昨天透露的这一信息,现在发挥作用了。
“哦,汪想生啊!他在十六区二十八栋呢。厂子的东边。我们这是西边。”大爷说。
李向泽与孙素琴根据大爷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十六区二十八栋。谁知这套房子现在居住的是老汪的小儿子一家人,他自己已经搬到了北街健身小区16号。
李向泽与孙素琴相视苦笑,他俩又顺原路找到健身小区16号。李向泽伸手敲了敲门,少顷,门“嘎吱”一声打开了,一位年约六旬的老人探出头问:“请问你们是?”李向泽与孙素琴报了单位,并说了些“打扰您了”之类的客套话,老汪便将他们请了进去。
李向泽不禁暗暗为室内的环境所震撼:所谓的16号,实际上是一个废弃的小仓库,总面积不足10平方米。“家”里除了一张床、一套又黑又破的被褥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床边的小桌子上,摆满了瓶瓶罐罐,全是药:云南白药、脑栓灵、斯达舒、健胃消食片……
“家里很乱,让你们两位记者同志受委屈了。”老汪说,“你们是怎么知道我的?”
“您的大名古城钢铁厂的人都知道啊。”孙素琴说,“您是企业的元老,又曾经是技术骨干,所以我们想请您谈谈企业的发展情况。”
“还发展呢,能够这样半死不活就不错了。可惜了一个好厂呀!”
孙素琴趁势追问下去:“听您的意思,厂子以前是不错的,只是这两年出了点问题?”
“是啊。”老汪说,“古城钢铁厂当年是西北地区三大钢铁厂之一,在全国排名也是前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古钢视察,对古钢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古钢的全体职工,也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从1963年建厂开始,古钢的年销量就一直稳居行业前列。古钢生产的普板、镀锌板、矽钢片、薄钢板、冷轧卷板、热轧卷板、不锈钢板、不锈钢圆钢等产品,在市场上畅销不衰。其中拳头产品薄钢板,还荣获了国家机械工业部的金质奖牌。我是1973年进厂的。当时,正是古钢发展最火红的时期,加上工人地位很高,古钢的小伙子简直成为北街姑娘们的抢手货,连东、西、南街的姑娘们也都慕名前来,非古钢的人不嫁。我自己的媳妇就是那个时候钓来的。嘿嘿。”
□□□□□
据汪想生介绍,古钢厂鼎盛时期,有职工一万余人,年产值高达6个亿,工人每个月工资90多元。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是绝对的高薪。古钢就是一个典型的小社会,医院、学校、食堂一应俱全。职工吃饭不愁,看病不愁,孩子上学不愁。
古钢的转变发生在1994年。那一年,新任厂长全得法正式走马上任。这位来自大漠市经贸委的官员,不懂经济,不懂企业,但唱大戏演大角的功夫倒是挺到家的。为了表明自己与前任领导的管理方法不一样,更为了表明自己比前任领导管理水平高,他上任伊始便“放了一把火”,“这把火”让古城钢铁厂从此陷入亏损的泥潭,多年都难以翻身。
那几年,企业界流行一种观点:鸡蛋不能够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必须分几个篮子放,这样可以有效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确保企业永立不败之地。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全得法不顾高层多数人的强烈反对,坚持上马了两个新项目。一个是研发生产飞机配件,另一个是做冰箱。虽然两个项目都没有离开制造业这个大领域,但行业跨度还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