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辉(悬疑小说评论家)
旭日东升,朝霞铺在静山幽谷中的湘西古城。这片土地上,有着第一次鸦片战争舍身报国的定海三总兵郑国鸿、开州教案中正气凛然的贵州提督田兴恕、中华民国大名鼎鼎的熊希龄,还有着享誉全球的文学大师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
湘西,藏龙卧虎的土地,它的秀丽,它的自然风光,让它富于多彩的幻想。
幽静的沱江边,这是先人走过的石板路。许多人痴迷于湘西世界,源于这里的神秘、这里的盛世明月、这里的人间天堂。
当然,我也毫不例外。
柔和皎洁的明月含羞升起时,翻开红娘子的新书《迷藏》,我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位名声大震的畅销书作家、惊悚女皇的笔下,将有着怎样的“湘西”、怎样的传奇故事?
左顾右盼当然不适宜阅读,我的思维于是张开宽大的翅膀,穿过荆棘重生的道路,穿过古色古香的老宅,停留在《迷藏》的异度空间,全神贯注地盯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
眼前的这部作品,一位远房亲戚的莫名逝世拉开了小说的帷幕,诱人的基调紧随而至,从传世面具到不可思议的连环血案,从异常相似的梦魇到怪里怪气的“怪谈协会”,再到“百鬼缭乱,锦衣夜行”的中元节夜晚,似乎每个章节都暗藏杀机,每个角色都是一枚棋子——有故事的棋子,在这个悬念重重的叙事迷宫里困住了每个读者,我们试图寻求真相、寻求答案,惟有再次走进故事,像福尔摩斯般拿着放大镜搜索任何一处角落。
讲述湘西的悬疑惊悚小说历来不少,为什么《迷藏》能够让我如此着迷?
我想,莫过于两大原因。其一,红娘子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湘西女子、苗族女子。她写湘西,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猎奇,而是因为她爱着这片土地,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
其二,它跟红娘子以往的作品截然不同。熟悉红娘子的读者们都非常楚楚,或温情、或无厘头是她独一无二的创作风格。《迷藏》则全然不同了,这是红娘子的转型作品,突破固有风格的最新力作。虽然是悬疑惊悚小说,但不存在怪力乱神,不存在血腥残暴,更不存在刻意恐怖,通篇朴实无华的笔触、韵味非凡的章法,就像得到了沈从文、黄永玉等湘西大师的真传,把湘西的诡谲与迷幻元素点点滴滴显现出来。
掩卷而思时,我轻言叹道,红娘子写湘西人、湘西风情,就像沈从文、黄永玉等老前辈,真情流露,字字珠玑,下笔处精确得很。
也许,这就是“湘西魂”,每个湘西人骨髓里、精神世界里最值得骄傲的“民族魂”!
明月再度升起时,高高地挂在广州城的上空,照亮珠江,照亮船艇,照在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们头顶上,两岸璀璨的灯火姹紫嫣红,把珠江水衬托在粼粼波光中,这里如梦如幻、车马喧嚣。
这时候,我想起了湘西的祥和、神秘与魅影不断。
而在另一个繁华城市,栖身于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惊悚女皇”红娘子,许是与我相似:
醉心于湘西,痴迷与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