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银幕中的流行产业(1)

游戏规则女人来定 作者:(韩)郑守娟


随着人们思维的变化,在电影里也反映出这样的改变,电影里出现的形态,一样也是在反映那个时代。

在韩国发起光州民主运动的20世纪80年代,是民主主义的过渡期,也是政治、社会上很混乱的时期。以近代化、西洋化为美名引起的浪潮,人们还来不及收拾混乱的局面就带来了不动产投资、豢养小白脸、人口贩卖等现象,让人们心惊胆颤。似乎在反映这种社会氛围般,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有很多社会批判性的电影开拍,都在描写贫穷而被疏离的庶民生活。《吹风的好日子》、《小矮人射出去的小气球》、《住在小村子的人》、《黑暗的孩子》、《傻瓜宣言》等,这些电影都是在描述当时社会的矛盾和混乱。

《住在小村子的人》一片就像片名一样,以都市贫民区为背景,介绍各种形态的人物特色,扒手、司机、牧师等,在你来我往中一起生活,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希望”是个很陌生的名词。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本来要参加海外电影展,竟被韩国政府认为过度暴露国内的贫穷而禁止其参展。

《七修和万修》本来是以舞台剧受到热烈追捧,后来拍成电影,主角是在高楼大厦画广告维生的人,透过主角描述在华丽都市里过着压抑生活的低阶庶民之声。

(1)令人怀念的行业

20世纪70年代在电影里常常看到的车掌小姐,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公交车人力精减而消失了。《去都市的处女》这部电影里的主角,就是当时常常看到的车掌小姐,但是这部电影上映之后,由于车掌小姐的示威抗议而只能黯然下档。因为电影里的车掌小姐把收到的车费私吞,为此激愤的从业人员提出竖旗来抗议。

《九劳阿里郎》描写的是工业区女工的凄惨故事,这在制度圈的电影中,算是首度出现劳资问题的电影。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劳力密集的工厂逐渐消失,其他部门的工作逐渐增加,工业区的女工也向高薪资的方向移动,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是影片里出现的职业也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初期,女性的职业通常是无业的主妇或是餐厅、酒家的侍者,后来才有专业职务角色的逐渐出现。《雾柱》、《沙城》等作品中常常出现电视制作人、电影剧本作家等从事于广播或电影等文化产业的女性。

而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民收入的提升,消费层由过去的高级文化转为大众化,衍生出新的文化风土。生活的富裕带来了休闲活动,也加速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上一代打拼出来的丰硕物质中,急速成为文化产业受众的新消费群“新生代”阶层,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电影里,计算机、设计师、广播相关等很受新生代喜爱的职业大幅登场。

《特里萨的恋人》里的新闻播报员、《那女人那男人》和《我想爱的女人、我想结婚的女人》里的电台制作人、《雪花》和《连结》的电视剧作家、《婚姻故事》里的播音员等,有关文化产业的职业不分男女频频登场。还有在《我会做惊人的事情》里的广告导演、《潮地》的广告写真作家、《咖啡、广告词、影印》的广告文案等,电影里常看到从事广告的人在忙碌工作的生活形态。

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计算机使用普遍化之后,相关职业也大幅出现于电影。《面试》、《游戏结束》里的计算机工程师,《失控》、《爸爸有爱人了》的绘图师等,有关计算机的新兴职业开始登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