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哥们儿》第二章(10)

哥们儿 作者:乔萨


姚凯小心翼翼地进到了李铁毅的办公室。一口气把昨天晚上在家里想好的有关自己那部半途夭折的长篇小说重新修改包装上市的想法和愿望向李铁毅做了阐述。李铁毅听完后,没有马上表态。他站起来,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又回到座位上,抬眼望着天花板,一副深思熟虑状,似乎这是个很难让他做出抉择的难题。李铁毅的表现让姚凯有些忐忑不安了。他想,看来是自己过于天真幼稚了,把人家的一句酒话当了真。他站起来,强作轻松地笑笑说,其实他这也是突发奇想,随便一说,权当是个玩笑。

“李总,您别为难,我就随便一说。您忙着,先过去了。” 说完,姚凯准备离去。

“姚老师,实在对不起,”李铁毅也站了起来,颇有些难为情的样子,“这样吧,这事呢让我再考虑考虑,好吧?”

“行,您别为难、您别为难!”说着,姚凯退出了李铁毅的办公室。

望着姚凯离去的背影,李铁毅睁大眼睛乐了。只要李铁毅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时候,他的眼睛总是睁得大大的。这是个绝对与众不同的人物。据说这种人往往具有很强的自制力和精确的权衡力。

姚凯回到了自己的工作间。望着已经冰凉的盒饭,姚凯的心里像是被堵上了一块久久不能融化的冰坨子,他一点食欲都没有。他想起了叔本华的一句话:为什么年轻时我们面前的人生之路总是显得无比漫长?因为我们不得不寻找空间来填满我们无限的希望。这句话曾被他视为最富有人生哲理的名言之一。现在想起来,这话的问题实在太大了,完全没有逻辑。他不懂外文,不知道这句伟人的话是被谁翻译错了,还是伟人压根儿就没说对。总之用空间来填满希望完全是形而上学的自欺欺人。“妈的,别异想天开了!”姚凯愤然地骂一句,抬手将两盒盒饭扔进了垃圾桶。坐下,继续审看那堆让他头晕眼花的剧本。

在京城一家高档的日本料理餐馆,曹亮见着了陈公子。剃一光头的陈公子着一身黑色的中山装,戴一副黑边的眼镜,从里到外都透着刻意的装腔作势和自命不凡。他见到曹亮后,先是双手抱拳作揖,然后握手,接着又是拥抱,弄得曹亮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不太习惯这种中西结合、不伦不类的礼仪。“亮哥,最近都忙什么呢?”两人坐下后,陈大庆笑眯眯地问。“什么也没做,闲着。你怎么样,听说做得不错呀?”曹亮随口应道。“哎呀,啧,亮哥,咱俩有小半年没见了吧?”陈大庆很有些感慨,接着又说,“今天请亮哥来,是有件事想跟亮哥商量,不知道亮哥有没有兴趣?”“什么事儿,说说看。”曹亮回答。陈大庆没有急于再往下说,而是接过服务员小姐手里的菜单开始点菜了。曹亮看着陈大庆,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对于陈公子这些新生的官宦子弟,曹亮在内心是鄙夷他们的。现在的官儿几乎没有不贪的,自己不贪,就让老婆孩子贪。经济社会把一切都变成了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了。不过曹亮倒是很明白,自己要是也有个什么样的后台,那他也不会闲着。不择手段、变本加厉地“创造”和占有财富是当今社会人人推崇的信念。就拿陈公子这样的人来说吧,一个智商和德行都毫无过人之处的外地傻瓜,要没有他那个当省长的爹,说什么他也到不了今天这个份儿上。

陈公子计划在北京成立一个专门经营进口啤酒的代理公司,各方面的关系也早已协调、疏通好了,他希望曹亮能够加入进来,跟自己合作。这是个前景非常诱人,但难度也相当大的事业。陈公子坦言自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心气来做这些事情。他需要一个靠得住的人,替他全权运作这个项目。对于个人来说,这没有任何风险,大部分的前期费用都由国外厂家支付。至于策划、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也可由曹亮自己网罗。整个公司投资规模一千万人民币,其中百分之八十由外资进入(作为前期广告费用,其中绝大部分以货物来折算),百分之二十由自己筹集。如果曹亮愿意入资,当然更好,实在没有也没关系,可以用出让股份的形式,拉别人入伙。至于股份分配的具体事宜大家好商量,原则是陈大庆本人必须控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