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哥们儿》第四章(12)

哥们儿 作者:乔萨


一旁的叶远远见辛波终于放下了手里的书,趁机来到他的跟前。

“要不要给你弄点吃的?”她问。

“几点了?”他伸了个懒腰。

“四点了。”她笑吟吟地说,“什么书呵,让你看成这样?”

“好书,一本难得的经典小说。”他摇摇头,接着又说,“呵呵……没想到这姚哥们儿还真有两下子。不错、不错,是个人物!”

“谁?就那个叫姚凯的南方小个儿?”她问。随手将书拿了起来,翻看着。

“我说,给弄碗方便面吧,我还真的有点饿了。”辛波伸手要过书来,说,“我马上就看完了。要是有兴趣,你也看看吧。好长时间没读到过这么好的小说了!”

“我去给你弄点吃的吧。”说完,她转身离开了。

甘建军收到了老熊头儿通过特快专递寄来的有关资料,经过初步的研究、分析,甘建军决定亲自前往北京,对该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如果情况属实,也许这算是一次比较理想和难得的机会。

在华侨大酒店大堂咖啡厅,曹亮和老熊头儿与陈大庆的谈话,从中午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大家心情愉悦,谈笑风生。甘建军即将来京考察的消息,像一针兴奋剂,激起了每个人心中对前景无限美好的遐想。按照陈大庆的允诺,这个项目一旦启动,至少有五六百万的好处费落入曹亮和老熊头儿的口袋里。这就是房地产业魔鬼一般的魅力和巨大无比的诱惑力。看来,一夜之间摆脱困境,东山再起的神话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无稽之谈了。在老熊头儿的眼里,这位大气豪爽的陈公子简直就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救世主。

关于如何与甘建军合作,陈大庆提出了三种模式由甘建军选择。一是将项目一次性全部转让给甘建军,陈大庆拿钱脱身走人;二是两家联合开发,陈大庆出地,甘建军出资,股份占有额双方另行商议;三是由甘建军拿出前期启动资金,将项目包装到一定程度,再转让给第三家。根据测算,整个盘子至少需要2个亿的资金才能推动。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和各方利益合理分配的高超技巧。陈大庆坦言自己之所以能够用最低的价格拿到这块地,完全是得益于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私下关照,至于具体都是些什么人物、什么背景、什么关系,他无可奉告。总之,项目是现成的,万事俱备,就欠东风。至于甘建军其人的实力和背景,陈公子也做过了一番调查。总的来看,甘建军还算是比较有实力的人物,起码在东北当地具有相当的名气和财力。不过此人为人处世一贯低调、谨慎,从不显富、张扬,与当今许多真假富豪唯恐世人不知旁人不晓的浮躁和轻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这种人打交道,陈大庆自有一套世俗却又行之有效的手段。首先,他既要充分展现出自己在京城无所不能的广大神通,又要表现出为人随和大度的宽厚;他既要精明算计交易的得失,又不能暴露出奸诈小气的市侩;他既要在气质上彻底压倒对手,又要给对手留有适当的自信和尊严。而对于曹亮和老熊头儿这样的闲杂人等,陈大庆更是不屑一顾的。他利用他们急功近利、脱贫暴富的心态,给两人画了一幅如花似锦的美妙图画。一旦大功告成,果熟落地,他几乎不用吹灰之力即可将其挥赶出局。这些年来的人生阅历,让陈大庆认定了一条生活的法则,一个人要想不被别人坑害算计,立于不败之地,那就永远别交真正的朋友。“朋友”这个概念只能欺人,万万不能自欺。他从来就不相信有所谓真正的朋友,就如同他从不相信有老天爷和上帝一样。在他的人生哲学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三种:要么相互利用,要么相互排挤,要么相互残杀。有趣的是这三种关系往往又是随时转化,随时更迭,令人应接不暇地奇妙循环。而这一奇妙的循环中,又有着极其微妙和复杂的规律,往往善于把握和运用这个规律的人就成为了同类中真正的强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