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男孩拿起了一张纸,从上到下画了一条线。接着他又拿起另外一张纸,重复了一遍同样的事情。然后他把两张纸接在一起,所以那条线就可以从一张纸延续到另外一张纸上。之后他拿起了第三张纸,画下了第三条线,并把这张纸放到了第一和第二张纸上所画的那条线的位置下面,然后一次又一次做下去。直到所有的纸张都用尽了,这个小男孩才停下来。这个精神病治疗专家的地板上摊满了由彩色蜡笔所画出不间断线条的纸张。“到那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这个儿童精神病专家在节目里说,“这个可怜的小男孩患上了绦虫病。”
在这个儿童精神病专家所提供的趣闻里头,疾病剥夺了这个小男孩的语言表达能力。他在这种形象化的描述中表现出的半神秘状态,使这个小男孩几乎已经成了人世间一个超自然的神灵,他成了疾病的传声筒。即便你没有在这个故事中感受到其所蕴含的那种超自然的感觉,那它也蕴含着另外一种感觉。当我们厌倦与我们身上的疾病抗争而变成它随意选择的牺牲品时,这种感觉就会出现。但在《疾病的隐喻》(IllnessasMetaphor)中,患癌两年而成功治愈的苏珊?桑塔格却辩论说,似乎是人类的一种特色,人们总是以相反的方向来阐释事物:我们认为,疾病是这个人自身的一种表达―“你得了什么病,就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其说把疾病完全当成一种彻底的生理现象,认为其完全是由病原或者流行病所引起,倒不如这样来考虑:我们可以将疾病与个人品格联系起来,有些人生病能反映出他们的品格低下。或许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当你去见医生的时候,你会隐隐有种担心,因为医生不仅能够诊断出你的病情,而且还会从这些病情之中推断出你的性格。例如,身体的循环系统不好,意味着你是个态度冷淡的人―缺乏人性的温暖;患上癌症,意味着你总是吃动物内脏。最终都是那些长久被压抑的因素发散了出来―而且是以一种最为残忍的方式,所以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你的疾病都泄露了你的秘密。我们虽然听到过这种说法,但对其却并没有深入了解。16世纪曾流行一种情绪理论:比方说,假如你脾气很臭而且黑胆汁过量,那你就是一个忧郁症患者,这是一个既能够表现你的性格,也能在同样程度上表现你健康状况的词汇。这个理论的现代版本所表达的信息是:假如你真想要去了解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那就不必看他的眼睛,看他的医疗档案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