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白:你在大众眼中很符合“以技术创业的创业者”的形象,你认为自己是吗?
邓裕强:我可以说不吗?除了技术之外,别的都不是啊。
晓白: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创业DNA?
邓裕强:还是和内心相关,或者说是从小就有的个性。自己从小就比较好强,什么都想要去争第一,而且还最渴望自由,不想受什么约束。这些特点从小时候一直到大学、到毕业工作都没有改变,而且还越来越强烈。我想是这些因素决定了自己肯定会去尝试创业,而对于成功与否,则是由很多因素所决定,但无论怎样我都肯定会去尝试做。
晓白:我很想知道,你上学的时候成绩大概排在多少名?
邓裕强:上大学前和上大学后不一样,上大学前基本上没有掉到第一以下。
晓白:就是最优秀的,永远是第一名?
邓裕强:对,中学在班里面就是这样。因为在高中的时候听说过大家对大学的一种形容,就是大学60分万岁,天天不用上课,所以有了这样的思想到了大学后,就真的去追求自由,追求自己独立的人生观。
张向东:对于大学我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们俩是同班同学,大一同宿舍,后来的3年就住隔壁,天天混在一起。实际上你刚才问到他有创业的DNA,也是我在那个时候发觉到的,因为他和我从前的朋友差别太大了。对我来讲,上大学前,大学就是我唯一目标,没有想过大学以后的事。但我见到裕强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期待和定义。上周,北大信息管理系邀请我们回学校,我替他去见老师,大学班主任在学校已经带了不少届学生,但说到他就立刻跟我回忆说,对邓裕强大学的时候的记忆太清晰了,还记得他很崇拜比尔 盖茨,天天都盯着计算机,研究软件开发。很多媒体也都报道过,说他大学的时候就想创业,这不是我们讲给媒体的故事,而是我亲眼所见的真事。邓裕强从来都是想做一些能完全超越他周围环境的事情,而一般人在那种情况下都是不可能想到这一点的。毕业的时候他不是去找工作,他说要去找一个机会。他从那个时候就给了我一个很大的震动,那就是一个人做事情要不断地去找机会。
晓白:刚才邓裕强也讲了,他性格里面的因素比较好强,崇尚自由,坚持自我,而且还很执著,包括学习能力也很强,这些东西是不是组成创业DNA的条件?我想知道哪些人适合创业,哪些人不太适合创业?
邓裕强:创业没有所谓DNA,其实只是在于你有没有那样的冲动,而且在你冲动的时候,会不会去做出来。刚刚所说的那些因素只是在说创业之后你有多大把握去成功,因为你好强,因为你要争第一,所以你任何方面的要求都比别人高;或者你比别人更努力,或者你坚持得更久,做得比别人更优秀,而这都是你创业能不能成功的一个因素。综合很多方面来看,并不是说有些人运气好就成功,有人可能老爸比较牛,有人的人脉资源丰富,有人口才好,他们就能成功,创业成功完全是综合多种因素才能实现的。创业DNA只是在于你这个人的个性适不适合,你有没有迈出那一步,而后面的事情都不过是一个执行的过程而已。
晓白:你是在什么时候有特别的创业冲动呢?
邓裕强:创业冲动就是源于崇尚自由,不喜欢千篇一律。尤其给人家打工时每天要重复同样的事情,需要照着别人意思去做,而我真的是一个喜欢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人。当然这有个前提,你必须得有把握和条件,毕竟你毕业之后除了个人独立之外,还要为家庭负责,所以不能凭一时意气。我自己大学时候创业并没有很大抱负,只是想多尝试一下。
晓白:你大学的时候就有第一次创业冲动吗?
邓裕强:那时只是像卖衣服之类,是很小的尝试,算是创业的试探,到毕业以后,我就意识到那些都不算什么。因为毕业后,自己就变成承担家庭最重要的一员了,意味着要承担起这个家的责任,所以必须深思熟虑,而且也一定要有相应的能力后才能去做。但这不影响我最终去做这个决定,并不因为说可能我工资很高,待遇很好,我觉得这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是我有多大把握去做成这个事情。在大学毕业后几年的时间里,我都是这样想。不管高中、大学还是毕业之后,我家里,包括我周围很多人都认为我是个节约的人,每个月花三四百块钱,把钱存起来,然后用更多时间去学习,提高自己能力,同时寻找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过了几年之后,除了自己积累一定的资金之外,更多的也是忍受不了连续3年做同样的事情。当时已经是很郁闷的状态,需要爆发出来,正好那时候自己有一点积蓄,这种冲动就起来了,于是就决定去做,这是一个巧合。
晓白:那你认为自己准备好了时是在大学毕业后第几年?
邓裕强:第四年,我们从2003年开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