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交巨擘(2)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9-13事件之后 作者:陈扬勇


10月,尼克松又频频向中国发出更为明确具体的信号。

月初,尼克松在会见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记者时称:“如果说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想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

下旬,尼克松利用会见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的机会,托两位总统向周恩来转达他希望中美进行高级接触的“口信”:他准备派出高级官员甚至是基辛格在第三国与中国高级官员对话,希望中国领导人了解美国是要同中国走向和好的。

尼克松还在欢迎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的宴会上,第一次有意地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这是破天荒的,以前美国领导人都叫“共产党中国”。

周恩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注视着尼克松的一举一动。他注意到,尼克松尽管一再表示愿意同中方进行高级会晤,但对中方表明的解决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台湾问题仍避而不谈。

11月5日,周恩来会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明确提出:“中美谈判从1955年开始到现在,没有解决什么问题。为要解决问题,现在就要谈台湾问题,就是美国武装侵略和占领了台湾及台湾海峡。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

周恩来还指出:关于台湾问题,我们谈判的态度和方针不会变,应该改变的是美国政府。我们的大门是敞开的。

几天后,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来中国访问,并向周恩来转达了尼克松关于准备派他的高级助手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同中国相应代表对话的“口信”。

11月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叶海亚,对尼克松捎来的口信作了答复。周恩来说:“因为尼克松通过阁下转告的是口信,我们也应该通过阁下口头回答尼克松总统。阁下清楚,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不容外人干预。美国武装力量占领中国台湾和台湾海峡,是中美关系紧张的关键问题,中国政府一直愿意以谈判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谈了15年还没有结果。

现在尼克松总统表示要同中国和好。如果尼克松真有解决上述关键问题(指台湾问题)的愿望和办法,中国政府欢迎美国总统派特使来北京商谈。时机可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商定。这就是我们的口信。”

周恩来还特别点明:这条口信是得到毛泽东批准的。

11月21日,周恩来在接见罗马尼亚部长会议副主席勒杜列斯库时,对勒受齐奥塞斯库委托转达的尼克松口信作了同样的答复。周恩来还补充说:“不仅是特使,尼克松自己来也可以。他可以到布加勒斯特、贝尔格莱德去,为什么不可以到北京来啊。”

不久,巴基斯坦方面和罗马尼亚方面先后把周恩来的口信转给了尼克松。尼克松很高兴。

12月18日,毛泽东在他的书房里接见老朋友埃德加·斯诺。谈到中美关系时,毛泽东以他那特有的语言风格轻松地表示:尼克松早就说要派代表来,他对那个华沙会谈不感兴趣,要当面谈。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

总而言之,都行。

一个星期之后,《人民日报》头版以显著位置发表了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的照片,又一次含蓄地向美方发出了信号。

正当尼克松在小心翼翼地试探通向中国的道路之时,根据毛泽东的决策,周恩来精心导演了一幕震动世界的“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在中美关系的沉重车轮上巧妙而有力地推了一把。

1971年3月末4月初,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举行。

周恩来是积极主张中国派代表团去参加的。但是,当中国乒乓球队作好了各项参赛准备等着赴日参加比赛时,有关方面对于中国是否派代表团去参加比赛存在意见分歧。

而且,不赞成派代表团去的意见还占多数。理由是得知国外有几股敌对势力想破坏中国队的参赛,去了危险性很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