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心灵的转变,重新看世界(6)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 作者:(美)彼得·圣吉


比如,经理人经常无法理解他们自己的期望值是如何影响下属的业绩的。如果我看到某人潜力很大,就会给予特殊的关注来开发他的这种潜力。当他成熟了,我就感到自己原来的判断很准确,于是就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帮助他。反过来,那些被认为是潜力很差的人,就会由于被忽视和遗弃,而陷入懈怠和凋零状态,工作失去活力,而这又在我心中印证了我不重视他们的理由。

心理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是第一位命名了这一现象的人,他称之为“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8萧伯纳著名的话剧作品[后来被改编为《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还把这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萧伯纳的这一命名来自希腊和罗马神话中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人物,这个人十分强烈地相信他的雕塑作品就是美丽少女,以致雕塑最终得以活现,有了生命。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无数场合都有验证。9有一个在学校的例子:一位老师对一个学生的看法,影响了那个学生的表现。珍很害羞,在新学校的头一个学期,成绩特别不好(因为父母总吵架)。于是,她的老师就认为她没有学习热情。第二个学期,老师对她关注更少了,她的成绩仍然很糟,而且更害羞了。结果珍陷入了越来越糟的恶性循环:退缩,成绩差,老师的指责和归类,遭到忽视,进一步的退缩。像这样,学生就被无意中“圈进”对自己能力的自我形象定式:被重视的学生对外展示出的自我形象很高大;而成绩差的、陷入恶性循环的学生,对外展示出的自我形象就很差。

在皮格马利翁效应这样的正反馈过程中,有一点变化就能带来不断的自我增强。不管什么动作,一发生就会被放大,就会在同一方向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动作。小动作得到滚雪球般的放大,同样的动作越滚越大,就像利上滚利。其中,有些正反馈(放大反馈)作用是“恶性循环”:坏的开端导致越来越糟的结果。“汽油危机”是个经典案例。一旦汽油紧缺的消息传播出去,到加油站排队加油的浪潮就被触发了。一旦人们看到加油站排队的场景,就对危机的到来深信不疑了,恐慌和囤积行为就被触发了。很快,即使油箱还剩大半箱油,每个人也都要去加满油,以防加油站没了油。一场暴风雪来临以前,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食品和水上面,因为大家预计会出现电力中断和其他正常供给中断的情况。银行挤兑是另一个例子;而某种股票价格下跌的消息传出去以后,引发恐慌抛售浪潮,又是一个例子。这些都是逐步升级的结构模式:在不想看到的方向上发生一个小动作,就会引起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

但是,正反馈并非一定都是坏事。还有良性循环,即在想看到的方向上不断增强的过程。比如,体育锻炼就能带来良性循环:你感觉良好,于是更积极地参加锻炼,于是感觉更好,于是锻炼更积极。反恐战争如果能持续地逆向进行,也会是一个良性循环。新产品的市场培育也是正反馈循环过程。例如,许多新产品都从“口口相传”,开始其市场增长的历程。产品口口相传就能有滚雪球效应(大众汽车的甲壳虫车型和苹果公司的iPod都是如此),满意的顾客告诉别人去购买产品,更多满意的顾客又告诉更多的人。今天的网络设备给分享信息(或歌曲)的行动增加了另一层正反馈机制:一旦有人使用某种网络设备,信息分享就只能通过同类的设备进行。

下面就是口口相传增加销售和满意度的正反馈示意图:

如何看正反馈图

因为消费者谈论你的产品而产生的正反馈销售过程

下图显示了包含滚雪球效应的正反馈过程。同样,你可以随着这个过程,沿着循环走一圈:

如果产品本身是个好产品,那么其销量越多,满意的顾客也越多。这意味着正面的评价也越多,进而会带来更多的销量,而更多的销量又将带来更广泛的好评,以此类推。反过来说,如果产品有缺陷,那么良性循环就变成了恶性循环:在购买了产品的顾客里,满意的人寥寥无几,也没什么正面评价,这将导致该产品的销量越来越少。

正反馈环路的表现不是加速的增长,就是加速的衰减。比如,过去半个世纪的核军备竞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