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不叫日寇度长城(5)

梅花上将张自忠传奇 作者:李萱华


二十四

此战以后,鉴于一○九旅伤亡重大,张自忠、冯治安请示宋哲元军长,将赵登禹一○九旅撤至后方休整。正面的防务交给王治邦的一一○旅接管。令佟泽光一一三旅二二六团和特务营进驻三岔口,在左右前方一带占领阵地。

因一一○旅伤亡也较大,不久张自忠又令二二六团承担了董家口以东的防务。

15日一早,张自忠由三屯营亲临前线,视察阵地,慰问官兵。他带来了全国民众送来的慰劳物品。

前线官兵,见师长亲自到前线阵地,欢声雷动。

张自忠对守卫在战壕里的官兵们道:“弟兄们,大家辛苦了!我代表宋军长、冯师长向大家表示亲切的慰问。我们这一仗打得漂亮,打出了我们中国军人的志气与勇气!打出了我们二十九军的志气与勇气!在这之前,日本小鬼子很是瞧不起我们中国军人,也瞧不起我们二十九军。据说和我们现在对峙的日本鬼子独立混成第十四旅旅长服部兵次郎少将和第八师第四旅旅长铃木美通少将,听说将在喜峰口迎击他们的是咱们二十九军时,曾轻蔑地对他们上司说,二十九军算什么,只不过是1支被打垮的西北军残部,是一支杂牌军罢了。别要说跟俺们皇军面对面的打,只要听俺们到了,就要吓得他们夹起尾巴向后跑了。弟兄们,我们挟起尾巴跑了吗!?”

官兵们齐声回答:“没有!”

“对,我们没有跑。我们让这两个日本鬼瞧瞧,夹起尾巴跑的是他们,而不是咱们二十九军。我们二十九军,让日本小鬼子第一次尝到中国人的铁拳。”

张自忠接着说道:“前些日子里我对你们讲过,日本鬼子要让我们中国人变成四只脚的牛马,我们的回答是:不!我们要打得他们用四只脚逃命。日本鬼子在我国土地上恣意杀害我们的同胞,我们前日的夜袭,也让这些日本鬼子尝尝被杀的滋味。保护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保护父老乡亲的安全是我们军人的天职。我们绝不让敌人在我们神圣的土地上横行。我们发誓,要用我们的血肉,来保卫我们的长城!保卫我们的每一寸国土。古人有诗:‘不叫胡马度阴山’。我们二十九军也发誓:不叫日寇度长城!为了这,我们誓死要和敌人血战到底!”

官兵们群情激昂,一齐高呼:

“用我们的血肉,保卫我们的长城!”

“不叫日寇度长城!”

“誓死与敌人血战到底!”

吼声如雷,在长城上空震响,也震撼着与二十九军对峙的日本侵略军的心灵。

张自忠认真观察了阵地,针对发现问题,作了如下指示:

一,现在防御是暂时的,收复失地才是我们的目的,在中央战略未决定之前,我们暂时利用地形,加强工事,一面阻止敌前进,一面俟机袭击敌人,不能呆板死守挨打。如果只知死守阵地,时间长了,士气就会低落。

二,防地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重要据点必须加强。要控制一定数量的预备队,以备必要时增援或出击。

三,现在你们选的阵地不错,但有的地方太暴露,易遭敌机轰炸和炮火轰击。应在半山腰选择一些隐蔽点,再作一道工事,下边多设鹿角棚,多埋地雷,上挖交通沟,通到主阵地。

四,我们没有对空武器,易受敌机低空轰炸、扫射。可用各营预备队,集中火力,对于千米以下飞行的敌机齐发射击,但每人只放一枪即速隐蔽,避免敌机发觉。

五,设置假目标,使敌人误假为真,诱敌射击,耗其弹药,避免我们的伤亡。

张自忠的这些指示,确实起到了减少损失伤亡的效果。

二十九军在喜峰口与日军6天的鏖战,挫伤了日军的锐气,使日军气馁、疲惫。使他们难逾雷池一步。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碰了一个硬钉子,不敢在这里硬撞,便转而转向罗文峪,企图在那寻求突破口。

喜峰口血战获胜,宋哲元军长激励士气,于15日亲笔写下“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和“有进无退,死而后已!”两条手谕,传令全军,使全军士气大振。

罗文峪地处喜峰口与古北口之间的凹入处,倘被敌人占领,则喜峰口、古北口侧后都将受到攻击,我军势必腹背受敌。

侦悉敌将大举进攻罗文峪,守卫在该地的刘汝明暂编第二师便迅速布署,严阵以待。

由于暂编第二师只有一个旅三个团,兵力薄弱,张自忠、冯治安16日决定将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刘景山部和三十八师二二八团祁光远部调往罗文峪方面,归刘汝明师长指挥。

行前,张自忠召集二二八团少数军官训话,对他们说:“日寇在长城地区被我军打得落花流水,未能前进一步。现在又集中兵力向我军阵地猛扑,并派两个联队向我军左翼迂回,敌人的便衣部队已窜入遵化北20里的罗文峪地区。你团要迅速出发,抢占罗文峪长城之线阻击日寇西犯。到达罗文峪后,首先集中兵力,将敌便衣队消灭。要不惜一切牺牲,消灭该地区所有敌人。”

16日,由承德南下的敌人经半壁山向罗文峪前进,同时喜峰口方面日军2000余人也向罗文峪方向移动。

刘汝明根据敌情作了布署,一,祁光远部担任右至千家峪经罗文峪,沿长城至大毛山之线防御;二,暂编第二师第一团李曾至部之刘福祥营右接祁团左至山楂峪左端之高山炮楼;三,二一九团刘景山部置于下营援助祁团;四,李曾志率其第三营及机枪、迫炮各连援助刘福祥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