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姜春云对青岛啤酒股票的发行工作强调:“宁可小题大做,也要确保万无一失”,青岛市委市政府专门发文严肃发行纪律,并召开全市处级以上干部大会,对发行工作进行动员布置。发行日当天,青岛市公安局出动了3 000名公安干警到我们在全市指定的认购证发售点维护治安。对一只股票的发行工作,动用的人力、物力以及方方面面的重视程度,都是空前的,这套工作程序此后在各地的股票承销工作中被广泛运用。由于认购证承销点多,又是无限量发行,因而在承销中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各种问题,中国证监会对我们的各项组织工作非常满意。
1993年7月15日,申银证券工作小组完成了全国第一本规范化股票发行说明书,连同其他材料报送位于北京的中国证监会,7月19日即获批准。赵鼎夏捧着厚厚的青岛啤酒股票承销上报材料,向我显摆:“阚总,这套材料值几百万元,很多证券公司问我们要,可不能给他们。”
7月下旬,刘鸿儒主席来青岛。听了我的汇报后,难得地给予了充分肯定,“申银证券的工作很有成效,各项工作考虑得很周道,我看可以发行了。”领导小组一声令下,上百辆军用卡车满载认购证从西安、石家庄向青岛进发,30万箱认购证堆在仓库里,像座小山。
7月31日,青岛市208个销售网点,400多个柜台,同时公开发售。
整个认购证的发售进度与我们事前估计的差不多。第一天非常踊跃,有些网点出现了排队认购的情况,此后几天比较平静,最后一天再掀高潮,到了规定的截止时间,还是不断有人涌进各个认购点,为此有人请示是否要延长发售时间,我们指挥部不同意,要求各发售点按规定时间停止发售工作。事后,有些投资者告诉我们,他们也在观察我们,如果我们延长发售时间,他们就准备闹事,指控我们延长发售时间,导致认购证发售过多,中签率下降,给他们造成投资损失。当天晚上,各发售点的汇总数据就出来了,青岛啤酒股票认购证发售数量为2873 4亿余份,认购证收入高达5746 8亿元,我们事先准备的认购证剩下不足2 000万份。尽管顺利完成,但看到这个数字后,我还是惊出一身冷汗。
有些投资者告诉我们,尽管我们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但他们还是能推算出我们的总发售量。他们每天到我们的各发售点去买一些认购证,根据认购证的编号,推算我们的发售额,由此再推算本次发行的中签率,据此决定自己的购买数量。认购证卖出28亿份,意味着每股青岛啤酒股票实际认购成本为12元,投资者投资成本过高的问题突现。
1993年8月27日,青岛啤酒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开盘价在投资成本价以上,此后受到抛盘的压力,价格下行,最后在我们的极力护盘之下,当天收盘价格收在了投资成本价之上。当年,上证指数曾出现一轮上涨行情,从上年底的800点开始上升,2月份最高点达到1 55895点,但随后下滑。至青岛啤酒股票公开发行时,上证指数已跌到1 000点左右。青岛啤酒上市后,股价随大市不断下滑,一度每股价格跌到2元多,等于当时一瓶青岛啤酒的价格,那阵人们喝青岛啤酒时,常说“又喝掉一股青岛啤酒”。应媒体要求,我在《上海证券报》等报刊发表名为《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文章,我认为青啤改制后,企业股价市值达到40亿元,一跃成为青岛市最大的企业,已彻底改变了过去一直依赖银行、利息包袱重的状况,实现了无债经营,所以青啤是投资者中长期投资极为理想的一个项目。此后青岛啤酒股票又回升到12元,但很快又回落。我在2002年6月写这篇文章的初稿时,瞥了一眼股市行情,当时青岛啤酒股票的价格是76元左右。购买青岛啤酒原始股票的投资者,投资近十年还是没有赚到钱。今天,我重新修改此稿时,青岛啤酒股票价格在28元上下。
青岛啤酒股票发行过程中有两个小插曲,差点影响申银证券此后的发展前程。
青啤股票的发行地点集中在青岛市,并规定一律不得在异地发行,但在发行时,上海有些证券公司暗暗办起异地认购业务,申银证券公司有些营业部也想这样做,被我发现后严厉制止。另外一件,赵鼎夏带着认购证设计印刷承包商找到我,希望我们把每份认购证的印刷价格抬高01元,增加的部分与我们共享,认为这样能给公司带来千万元的收入。我告诉他们,绝对不可以,申银证券绝对不能因小失大。
在青岛啤酒发行的庆功会上,刘鸿儒主席见到我就说,他一直关注申银证券在青啤承销工作中有没有违规违纪行为,“如果有,我马上把你们主承销商的帽子摘掉。要知道出了问题,你们保不住,我这个老头的帽子也保不住啊!”
作为承销商的申银证券公司,在青岛啤酒股票的承销业务中,可以说是名利双收。青岛啤酒股票的成功发行,使申银证券公司名声大振。此后,北至哈尔滨,南至广州,西至新疆,申银证券拿到了一个又一个承销业务,连续数年,成为承销业务最大的全国性证券公司。不少投资者跟着申银证券在青岛啤酒股票上没有赚到钱,但在此后的股票认购中几乎都赚到了大把的钱。那几年,只要申银证券在哪里发行股票,就有一批忠实的申银客户从全国各地赶到那里,今天的不少股票大户见到我还时常提起当年的那一段往事。
青岛啤酒承销中56亿多元的认购证销售收入,扣除印刷和发售认购证网点成本约几千万元后,全部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和中国证券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