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国和大熊猫

灰屋顶的巴黎 作者:扫舍


在刚刚闭幕的美国奥斯卡颁奖晚会上,法国制作的纪录片《帝企鹅日记》得了最佳纪录片奖。这对于法国来说并不希奇,他们很久以前还拍过另一部关于动物的影片《鸟的迁移》,被誉为最美的纪录片。

两部纪录片都是耗时长耗资大的制作,法国人仍然肯花工夫去做,理由很简单,这是一个热爱动物的国家。

热爱是一种态度,而相遇就要靠缘分了。

法国人和动物之间最值得一提的缘分,是在1869年的春天,法国传教士和生物学家阿尔芒 戴维和中国大熊猫的相遇。那一天,戴维离开他传教的穆坪邓池沟教堂,到深山沟里采集植物标本,在找水喝时,发现农户家里有一张奇怪的兽皮。这张兽皮黑白相间,作为动植物研究专家的戴维从来没有见过,他问农户主人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主人告诉他叫“黑白熊”。这张兽皮引起戴维浓厚的兴趣,他断定这种动物很有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物种。5月4日,戴维终于捕捉到一只活的“黑白熊”。他亲自指挥工匠们在天主教堂内做了个大木笼,将“黑白熊”关在木笼里饲养起来,观察、记录它的生活习性。他根据“黑白熊”的体毛,脚底有毛等特征,认定“黑白熊”是熊的一个新种,他满怀希望要将“黑白熊”带回法国,向世界推荐这种新动物。不幸的是,喂养人员因为对这种动物知之甚少而无法给予正确的照顾,这只熊猫很快就死亡了。

阿尔芒 戴维将他的研究写成了论文,很快在法国一家很有影响的自然历史研究杂志上发表,“黑白熊”标本也在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爱德华兹馆长又对“黑白熊”标本和戴维的资料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确定了它的分类科目、种属关系,将这种动物最后命名为“猫熊”(Panda),命名人仍然是戴维。根据它的体型,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翻译成中文后写成“大熊猫”,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戴维制作的大熊猫标本至今还保存在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

这样的渊源,使法国人对大熊猫更为喜爱。大熊猫的憨厚、温和和独特的外貌,让它成为法国孩子心中的宠物。1973年,当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中国时,代表法国的孩子们对周总理表达了想要一只大熊猫的愿望。而热情的东道国最后慷慨地送了一对大熊猫给法国:燕燕和黎黎,它们在巴黎的动物园里被精心照料,安老终年。

如今,巴黎动物园的熊猫馆已是熊去馆空。但是只要大熊猫能够继续繁衍,只要中法关系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相信总有一天,熊猫馆会迎来新的主人,那才是法国孩子们真正的节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