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和伯南克凭什么敢于在经济处于下降通道时增加货币投放?他们的理论武器是货币“乘数效应”,这是一种类似激素的东西。
乘数效应指的是,最初投资的增加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会带来国民收入的数倍增加。金融机构为企业增加信贷投放后,企业以工资、利润、利息等形式流入生产者、银行、储户等手中,形成信贷资金的循环利用,实现乘数效应,如此循环往复,步步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企业能否创造新增价值。
从大的方面讲,新投放资金流向三类企业:
如果新投放资金主要进入实业企业和消费市场,会带动该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新的生产和新的消费成功循环起来,就会为社会增加新的价值;新价值产生新的信贷需求,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起点,给市场流动性注入持续动力,从而实现乘数效应。这里的关键是要有新科技、新产品、新消费,要有新的增长点。这是一种“正和游戏”,是乘数效应的理想状态。遗憾的是,在“抢资源”的现代社会,投向实业的钱越来越少。
如果新投放资金主要进入资源领域,则会进一步抬高资源价格和资源金融产品泡沫,进一步提高实业内部生产和消费的成本,结果不但不能支持创造新增加值,还会延缓价值创造和经济复苏。这是一个“负和游戏”,根本无法实现乘数效应。这一部分恰恰就是“出轨的纸币”。遗憾的是,现在投向这里的钱越来越多。
如果新投放资金主要进入金融企业和资本市场,它们只能在这里无聊地体内循环,玩左手倒右手的游戏,虽然会有人赚有人赔,但整体上是“零和游戏”。在这里,一些人的获利必然以另一些人的损失为代价,并不能使社会总财富增加,没有实现乘数效应。这一部分就会成为“热钱”,而且是从一国内部产生的“热钱”,是“内热”,完全不同于国际热钱。
照此三个流向分析美国,不难发现,2000年后,格林斯潘放出的新资金主要流向房地产市场,其标的物是土地资源,吹起了土地资源泡沫,根本无法实现乘数效应,最终导致了此次大危机。这是名副其实的纸币出轨表演。
必须指出的是,多年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偏向“三虚”:
(1)美联储以纸币发行和管理为己任,纸币本身是“虚”;
(2)美联储鼓励的消费信贷建立在“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基础上,明天的钱本身也是“虚”;
(3)消费信贷以及衍生品和其他增量货币的标的物是土地、石油、矿石等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本身也是“虚”。
如此看来,美联储似乎真的成了“三虚观”。美联储的“三虚”政策必然导致资源金融虚火旺盛,而资源金融必然对实业金融产生挤出效应,导致实业金融萎缩,实业金融萎缩进而导致实业萎缩,导致在实业中讨生活的大部分美国人的工资相对下降甚至失业,进而导致整个社会购买力和消费力的下降,而消费是美国经济的发动机,发动机动力减弱乃至熄火,美国经济也就几乎停止了,危机也就爆发了。这就是资源金融和实业金融之间的金融内战。
危机爆发后,很多学者认为,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应该对造成当前信贷市场的泡沫负责,包括上世纪90年代的股市泡沫也难辞其咎。因为,格林斯潘时代的美联储早已变成“三虚观”,并且以榜样的力量使世界各国的央行都变成了“殃行”。
对此,一贯闪烁其词的格老会说什么?格林斯潘在回忆录《动荡岁月:一个新世界里的历险记》里为自己做了辩护 。他认为,20多年前,苏联、东欧国家相继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在此背景下,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大国也更加坚决地扬弃计划体制,转而放开管制,发展市场经济。由此而来的影响是,在全球劳工市场上,释放出数以亿计的低成本劳动力,将工资和物价拉下,并将长期利率拉低。
可怕的逻辑。格林斯潘不承认长期肆意发行的纸币必然出轨,必然导致低利率,必然制造资源泡沫,必然爆发资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