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状况才算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说这是每个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写照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遗憾的是,我们很难做到对现在生活的把握。
我概括了许多总裁学员对幸福作出的回答: 第一,身体健康;第二,心情愉快;第三,不缺钱花;第四,做自己想做的事。出现概率最高的大概是这四句话。
从小就听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实因为没有做生意,也没有今天的市场经济,对于“本钱”也是没有一点儿感觉,所以,也就停留在说说而已。
温州有位知名企业家,第一个在民间进行航空包机,被誉为“胆大包天”,一直做到创办民营航空公司。他还做了牛奶,做了房地产,都以他的名字命名,现在这些名字都还在,可惜他却38岁英年早逝,好在,他还有两位弟弟打理公司,并引进了国际人才,才使得这样一个现代服务业的企业还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知名艺术家陈逸飞,画画、模特、服装、拍电影……可以说是呕心沥血,过多地透支生命,最后59岁献身于艺术,撒手人寰,令人惋惜,令人悲痛。他的太太宋美英在《逸飞视界》一书中说:“劝别人很用心,对自己却是那么不经心。”他的一位好朋友说,如果你把“生活”拆开来看,就是“生”和“活”,逸飞推崇生活,希望自己能将别人的生活质量加以改观,但自己却连这两个字的本质涵义都没有来得及领悟,就先走了。他的另一位朋友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说,遗憾伴随着思念,“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请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怎么样……但一切已成往昔。”
大家都在说,身体是“1”,后面都是“0”,“1”没有了,再多的“0”也是空的。所以,身体健康是第一重要的。但是,我在课堂上,让每星期在锻炼上投入时间的学员们举手,结果总是微乎其微,寥寥无几。
我也常常在课堂上,让今年外出旅游过的学员举个手,让今年到电影院看过电影的学员举个手,或者参加过其他文化休闲活动的学员举个手,举手的还是微乎其微,寥寥无几。被列为第二重要的心情愉快,常常被担心、焦虑、忧郁所代替,由于工作的紧张和压力,往往把人弄得疲惫不堪、劳心伤神、烦躁不安。
有一段时间媒体报道一位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为什么“蒸发”、“归隐”而又回来,这位董事长说:“二十几年来,我从机关到国企开拓创业,直至创办集团,今天已经达到最佳阶段。我感到身心特别疲惫,想过平淡的生活。集团的全部资产和资金我一分不带,留给大家同舟共济做大集团。如果万一经营不下去,也可以把企业卖掉,出售企业获得的资金一部分捐献给国家及社会慈善机构,一部分用于安置职工善后处理,千万不要给社会增添负担……”“我觉得二十多年来,我本分做人、认真做事,为社会、为员工、为大家该做的都做了。人过五十,也该为我的妻子、儿女和自己想一想了,请你们理解。”“你们看到我每天都以一个总裁的形象,在你们面前展现神采奕奕、充满阳光的一面,可你们想像得到我曾几次自己开车到江北大坝、荒天野地里抱头痛哭的情景吗?我真正感到的是高处不胜寒。”
老总是孤独的,高处不胜寒。 王国维以诗人的灵动、美学家的敏感、哲学家的参悟,串联了晏殊的《蝶恋花》、欧阳修的《蝶恋花》、辛稼轩的《青玉案》三段词,连缀成“三境界说”,正是这样的写照。古之成大事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第三重要的是不缺钱花。人们说玩笑话,人生两大悲剧:第一,人没死,钱花完了;第二,人死了,钱没花完。低调点,我们且不说钱怎么多,也就是温饱没问题,小康还可以,富裕挨着点边,都算有钱。那么,我们在总裁班上课的同学应该都是算有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