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名将登场(2)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贞观之路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薛延陀部落开始异军突起。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原颉利统治下的一些部落开始纷纷转投薛延陀部落麾下。他们经过民主磋商,决定尊奉薛延陀部落的头领乙失夷男为可汗。这乙失夷男虽说是个化外之人,却十分懂得人怕出名猪怕壮的道理,害怕名头过响会招来东突厥和唐朝的共同敌视,迟迟未敢接受可汗的称号。

密切关注东突厥形势的李世民得知这一线报后大喜,凭着天生对政治的高度敏感,他隐约感觉到“渭水之盟”雪耻的机会将至。

于是他秘密派遣游击将军乔师望携带诏书,沿小路前往薛延陀部落,以大唐皇帝的名义册封乙失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面对这个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乙失夷男喜出望外,一面立即派人入唐朝进贡,表示臣服,一面忙不迭地着手建立了汗国政府,自称可汗。

大旗竖起来以后,又陆续有不少小部落前来归附。薛延陀的势力越发膨胀起来。

已是焦头烂额的颉利可汗听到唐、薛结盟的消息后大为恐慌。唯恐腹背受敌的他终于得意不起来了,一改先前趾高气扬的姿态,迅速做出了回应:派遣使者前往唐朝请求赐婚,并表示愿意归附。

怕了吧?别急,这还没完呢。

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张公谨,时任代州总管,是北方边防事务的重要负责人。尽忠职守的他在此时上疏中央政府,主张立即对东突厥汗国发动一场彻底的、一劳永逸的灭国性攻击。在奏章中,他详细分析了作战的几大有利条件:

1. 颉利疏远本族人,亲近外族人,将大批东突厥的贵族和将领定罪,已处于众叛亲离的尴尬境地;

2. 薛延陀和其他一些部落纷纷叛离,对东突厥已经构成巨大威胁

3. 这几年塞外气候恶劣,粮草缺乏,东突厥军队的装备大不如前;

4. 隋末至今,不少中原人士为避战乱逃亡北方,聚居在险要之处。只要我军一声召唤,他们便会自动响应归顺,成为攻击东突厥的先锋和向导。

张公谨的上疏非常及时,内容条条切中东突厥的要害,加上当时唐朝国内军事力量和经济水平的极大发展,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

他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大总管兼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谨为行军副总管,两人全面负责对东突厥的军事事务。又任命兼任并州都督的李世?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大将军、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任城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营州都督薛万淑为畅武道行军总管。以上人员均统一接受李靖的指挥和调遣。

在李靖的统筹安排下,唐朝大军共十余万,分道向东突厥发动了全面攻击!目的只有一个:彻底消灭东突厥,使整个北方不再重现战火!

在开打之前,我先花些时间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两位著名将领:李靖和李世?。

此二人均为唐初大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在素来轻视武将的文官政府中,他们都极为难得地做到了出将入相,成为后世人臣的楷模。

先说李靖。

李靖,字药师,京兆人氏。长得一表人才,高大英俊,被尊崇为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之上的唐朝大将。这人打小就是个好战分子 曾对亲戚表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以功名(这里应特指依靠武力作战)博取富贵,怎能寻章摘句,做个酸儒!”

李靖可不是光说大话。听听下面三位名人给他的评价就知道了。

他的舅舅、隋朝名将韩擒虎:“除了这人,还有谁配与我一起讨论孙子、吴起呢?”

隋朝吏部尚书牛弘:“王佐之才!”

杨玄感的老爹,尚书仆射杨素拍着自己的床,对李靖说:“总有一天你会坐到这儿!”

注意,这都是他未成名前别人给与他的评价。当然,史书从来不缺乏夸大或是修饰的成分。而实际上,李靖不仅没有走在孙子、吴起或是什么其它的星光大道上,相反,只差一点点,李靖就死在了唐军的刀下。

李靖刚出道时并不是跟着李渊一家打江山的。李渊太原起兵前,他任马邑县丞一职。通过对种种迹象的观察,李靖发觉李渊一家怀有“非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