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欢快的场景:
当教师一放音乐,孩子们高兴地看着家长举着喷头,在家长的语言提示下一会儿抓抓头、一会儿用毛巾搓搓手臂,他们玩得可高兴了。一遍音乐结束了,孩子们意犹未尽,老师又放了一遍音乐。一位爸爸对我说,有一次洗澡时不小心把水弄到孩子的眼睛里去了,从此一洗澡她就大哭。我正愁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回家去也试试这个方法。几天后我又见到这位爸爸,他主动告诉我,这个方法果然很好,我们放着音乐在澡盆里搓搓这儿搓搓那儿,她也不哭了。有时还没到洗澡时间呢,她就会说爸爸我出汗了,臭臭了,要洗澡。我听后很高兴。
其实我很清楚,老师在聊天里听到了家长们因为孩子洗澡的问题而犯愁。有的家长说孩子喜欢玩水,可就不愿意洗澡,有的说孩子不愿意搓身上的泥……教师根据这些问题设计了这个活动,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个方法,帮助孩子解决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是一次成功的亲子活动。看来我们亲子活动的判断不只是单纯的好玩、新奇,而是能否帮助家长解决育儿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是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来解决。
我爱刷牙
这是一节两岁半到三岁的孩子的动手体验课。老师把刷牙这一生活场景直接搬上了课堂。老师提前准备好了图片和若干个大的牙模具。老师先拿出图片讲故事:从前,有一只小花猫,每天缠着妈妈买糖吃,糖纸有各种颜色,小花猫都攒了满满一抽屉了。夏天到了,它还喜欢吃凉凉的冰激凌,有西瓜味的,还有香蕉味的。这一天啊,来了一个小客人,它是一只拿着剑的虫子,专门吃牙上剩下的食物,跟小花猫一样,它也最喜欢甜甜的东西。小虫子闻到了小花猫牙上的香味,一个飞奔,就到了小花猫的牙上,它拿着剑铲啊铲啊,铲下甜甜的东西来,铲得花猫的牙疼得不得了。“妈妈,妈妈”,小花猫只有求助妈妈,“我的牙好疼,怎么办呢?”妈妈拿来了牙膏和牙刷,刷了牙的小花猫牙不疼了。故事讲完后,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牙模具,牙模具上事先粘了黄色和黑色的报纸条代表脏东西,教师演示刷牙的方法:上面的牙向下刷,下面的牙朝上刷,然后用牙刷把牙模上的脏东西刷掉了。之后,给每个孩子发了牙模具和牙刷,让家长引导孩子把牙模具上的脏东西刷掉。之后教师给家长发放新牙刷,给孩子们们的牙刷上挤上牙膏,让家长带孩子到教室里面的幼儿盥洗室亲自练习一遍刷牙。
整个课程的组织有趣味性也有可操作性。有位妈妈说:“我家孩子原来总不爱刷牙,因为天天做这个事情,他就不愿意了。自从来亲子园做了这个游戏后,我们在家中也用这个故事引导孩子刷牙,这下可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而这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到其他的问题中去。”这个亲子游戏就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的示范,在其他的生活习惯的培养中,家长也可以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比如通过讲故事来引导孩子。
我会用衣夹啦
亲子班的老师一大早就到了教室,只见她把桌子翻过来,用绳子把四个桌子角缠上,还把四个桌子角装扮成了大树,我不禁赞叹老师的手真巧。8点40分时,一位母亲与往常一样,第一个带着孩子来到了教室,母亲主动问老师早上好,孩子随即也跟着说老师早上好。老师赶紧过来与孩子拥抱,并摸着孩子的小肚子说,我猜猜你今天早上吃了什么,面包、鸡蛋?孩子说,不是面包,是包子。看得?来孩子与老师很亲热,一会儿其他孩子也都陆续来了,都与老师亲热地拥抱,家长也引导着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拥抱、问好。
这是一个两岁半的班,九点一到老师就请孩子与家长都坐在了小椅子上,只见老师抬出了一个小盆,盆里还放着小毛巾、肥皂,还有衣架和衣夹。老师对家长说今天我们的活动是身体体验,游戏名称叫“我会用衣夹啦”,教育价值是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这些用品,并学会怎样使用衣夹、衣架。在家里,请家长尝试着让孩子做一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师把小盆举了起来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回答:小盆。老师又把肥皂拿起来?:这是什么?孩子回答:肥皂。老师又把衣夹拿起来问孩子:这是什么?有的孩子知道,有的不完全知道,可见孩子们对生活中的很多用品并不熟悉,更不知道该怎么使用,所以有的孩子在家玩衣夹时不小心就把手夹住了,家庭中很多安全隐患是家长不重视生活教育的结果。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他都想去尝试,如果家长重视生活教育,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音乐响了,只见孩子们高兴地跟着老师洗毛巾,孩子们很认真地搓着自己手上的小毛巾,极具舞蹈感地洗完了,老师拿着小毛巾左右晃动,转着圈跳舞。音乐停了,?听老师说,把洗好的小毛巾晾在老师预先准备好的绳子上。
教学场景:
笑笑的妈妈:引导孩子自己晾毛巾,并引导孩子打开夹子,夹到毛巾上,再把另一块毛巾用衣架晾上。妈妈在旁边鼓励孩子说,真棒!回家可以帮妈妈晾衣服啦!
晶晶的妈妈:衣架上的毛巾是孩子自己晾的。面对衣夹,妈妈就不那么放心了,是妈妈夹上去的。
老师:立即走到晶晶妈妈身边轻声问,您担心什么?
晶晶的妈妈:我怕夹了孩子的手,孩子从来没玩过这个。
老师:您看我怎么教。
说着老师就蹲下来拿着夹子仔细地告诉孩子如?捏住夹子的这头,不要把手放到夹子里,否则就会夹住手了,就是夹住了也不疼,老师还把自己的手放到夹子里,也让孩子试了一下。之后老师教孩子把夹子夹到了毛巾上,孩子又反复做了几次,越做越自信,越做越好。
晶晶的妈妈:哟,宝贝你真能干!
老师:您不要因为担心就不让孩子做,孩子越不做就越不会,生活中的这些事情您都应该教会孩子自己做。